印度_历史|古印度给中国取一名字,中国一口气给印度回敬了38个,至今仍在用

古印度给中国取一名字,中国一口气给印度回敬了38个,至今仍在用
印度和中国,都是四大古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秦朝以前,两个国家都没有发展正式的外交关系 。一直到汉朝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这才了解到,原来东南亚还有一个这么辽阔的国度,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两个地区的文明也逐渐展开了经济和文化上的多层交流 。
印度_历史|古印度给中国取一名字,中国一口气给印度回敬了38个,至今仍在用
文章图片

有意思的是,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因为一场战争,又使得印度的称呼有所改变,当时唐太宗派遣使节出使印度戒日国(中天竺),当时的戒日王已经死去,他的大臣阿周那乘机篡位,次年王玄策等使团来到印度出访各国,阿周那羡慕唐朝使节所携带的各国朝贡宝物,竟然暗自发兵,杀害大量使团成员,夺取财宝,王玄策逃脱后,来到吐蕃,说服其与尼婆罗国进军中天竺,大战三日,击败了阿周那军队,唐朝人对这件事十分的气愤,因此在称呼戒日国时候,又将它叫做了“中天毒”的名字 。
印度_历史|古印度给中国取一名字,中国一口气给印度回敬了38个,至今仍在用
文章图片

至于“印度”国名本身的说法,同样也是来自于唐朝,太宗时期,唐僧玄奘法师出游印度,历经数十载,根据自身所见闻,写下了《大唐西域记》,在这本书里面,玄奘如此写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
印度_历史|古印度给中国取一名字,中国一口气给印度回敬了38个,至今仍在用
文章图片

【印度_历史|古印度给中国取一名字,中国一口气给印度回敬了38个,至今仍在用】这和后来印度梵语改变为“indu”也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大唐西域记》成为唐代旅游者和外交官的一本指南丛书,“印度”这个概念,也就逐渐被世人所接受了,并且沿用到至今,天竺同样也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