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秦始皇死后到底有多少人陪葬,是怎样一段令人悲哀的历史

古时候有皇帝驾崩活人陪葬的陋俗,这种习俗泯灭人性,天理难容,但在历朝历代仍有皇帝沿袭 。史料中并没有详细交代这些殉葬的人是如何处死的,但由于殉葬人数的庞大,可想而知当时是多么的残忍,难以想象这些人被活生生埋入地下 。在古代,这种陪葬的事层出不穷,我们来具体看看那些个拿活人陪葬的君王们 。
嬴政|秦始皇死后到底有多少人陪葬,是怎样一段令人悲哀的历史
文章图片

时至今日南京城内还流传着“十三个城门抬棺材”这样的传说,这其中的“十三个城门抬棺材”便是朱元璋驾崩时,十三个棺材同时从十三个城门抬出,形成了一个迷魂阵,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
但在《彤史拾遗记》中却记载,明太祖用了46个宠妃陪葬,其中十几名妃子惨遭活葬,估计这便和十三口棺材的由来有关 。后朱允炆登基后,还对这活葬的妃子家人进行了封赏 。好在从小被抓去做人质的英宗很摒弃这样的制度,活人殉葬的陋俗也在明朝英宗之后得以废除 。
嬴政|秦始皇死后到底有多少人陪葬,是怎样一段令人悲哀的历史
文章图片

然而活人殉葬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满清入关后,因为其家乡活人殉葬盛行,在清太祖驾崩后,妃子乌拉那拉氏,阿济根,德因泽均为其殉葬 。但清朝殉葬的制度较以前有所改变,只需要没有子嗣的小妾殉葬,殉葬的时候打扮光鲜,化着漂亮的妆容,在受过嫡妻和所有家人的跪拜礼之后,再殉葬 。
嬴政|秦始皇死后到底有多少人陪葬,是怎样一段令人悲哀的历史
文章图片

清太宗皇太极逝世时,郭达里和安达里作为当时影响颇大的大臣,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忠心,主动请求为皇太极殉葬,被当做了当时忠臣的典范,后代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宠幸,加官进爵 。
在各个少数民族没有被汉化之前,这种陋习便时而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雀跃,并没有有效地将其根除 。清朝自太祖开始直到康熙在位之前都一直保留着皇帝驾崩,活人陪葬的传统 。
自皇太极之后,不止后宫宠妃,越来越多的侍从和武将官员主动选择为皇帝殉葬,世风日下,这种不好的风气也让八旗的贵族开始了小妾、家奴陪葬的事情 。直到康熙年间这种陋习才被明令制止 。
嬴政|秦始皇死后到底有多少人陪葬,是怎样一段令人悲哀的历史
文章图片

总结:即使康熙制止了这样活人陪葬的恶俗,但仍然打消不了那些迂腐顽固之人,他们开始大力倡导妻妾在丈夫死后主动殉葬,被推崇为“烈女”,发文书表彰并为其树立贞节牌坊 。
【嬴政|秦始皇死后到底有多少人陪葬,是怎样一段令人悲哀的历史】这样的举动无形之中为那些没有殉葬的人施加了舆论压力,在丈夫死时,她们因未主动殉葬被骂做不忠贞,更加促使了殉葬制的横行,使得活人殉葬这个陋俗一直没有在那个时代根除 。活人殉葬,真的是人类历史上很大的悲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