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一场惨痛教训,两条性命,让同仁堂乐家老祖定下誓不收徒的铁律

宣统年间 , 京城有名的药铺达到上百家之多 。最特殊的一家莫过于同仁堂乐家老药铺 。论经济实力 , 当时老北京没有任何一家药铺能出其右;论员工待遇 , 没有任何一家药铺能与之媲美;论生活环境 , 同仁堂是老北京第一家为员工提供固定宿舍的药铺;论员工的工作效率 , 一名同仁堂的员工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量超过了其他药铺几名或十几名员工的 。因此 , 同仁堂也成为了当时老北京甚至全国药业界的“龙头老大” 。然而 , 就是这位“龙头老大”却有一条奇葩的铁律——誓不收徒 。不得不说 , 这在当时各行各业极其特殊 。那为何同仁堂乐家老祖要定下这样一条铁律呢?
同仁堂|一场惨痛教训,两条性命,让同仁堂乐家老祖定下誓不收徒的铁律
文章图片

大宅门中的大爷形象
【同仁堂|一场惨痛教训,两条性命,让同仁堂乐家老祖定下誓不收徒的铁律】那过去是否有死囚被调包 , 然后逃过死刑的事情发生吗?令人想不到的是 , 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 。当一些富家子弟因犯事被判处死刑时 , 家中亲戚心急如焚之下 , 就会想到用钱买替身让其代替死刑犯去伏法 。替代之人往往是那些家中有母亲或妻子儿女 , 生活难以维持 , 对生活已经无望的人 。因此 , 他们不惜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家人的一条活路 。他们一般有两个愿望:一是 , 用自己性命换取的钱保证家人生活下去;二是 , 自己死后 , 能有一口好棺材 。棺材对于死者而言 , 就是在另一个世界的房子 。
同仁堂|一场惨痛教训,两条性命,让同仁堂乐家老祖定下誓不收徒的铁律
文章图片

清代死囚
同仁堂乐家这位老祖是否也通过替身而逃过一劫呢?我认为 , 这样的机会微乎其微 。纵使乐家人有钱 , 买到替身 , 但案子影响很大 , 很恶劣 , 想通过贿赂相关官员打通各道环节 , 让其调包 , 非常之难 。有的官员肯定胆小 , 害怕有命拿钱 , 没命花钱 。毕竟这次死的是王室成员 , 而此时正处于非常时刻 。乐家的后代子孙也承认当时死的就是乐家老祖本人 , 而不是后人所传的是一位姓张的去替代的 。同仁堂乐家后人回忆:“我们家有一祖坟 , 坟地不允许种树 , 所以我们家坟地没有树 , 而给皇宫里抓错了一味药 , 结果被砍了的那个 , 就在董四墓村祖坟的边上 。地头上单有孤零零一座坟 , 那就是他 , 因为他不是正常死亡 , 不能入祖坟 。就在地头边上 。”
同仁堂|一场惨痛教训,两条性命,让同仁堂乐家老祖定下誓不收徒的铁律
文章图片

乐家后人
当时虽是学徒犯了错 , 主子也要连坐 。乐家这位老祖也因这种死因 , 最终只能葬在祖坟的边上 。可见 , 在乐家族人眼中犯了大错 , 死后连祖坟都很难进 。然而 , 问题是这位乐家老祖或者那位学徒是否真的抓错了药?乐家后人乐笃周认为 , 这有可能是一场宫廷谋杀案 , 使得是嫁祸于人的阴谋诡计 。他举出了例证:到了乾隆时 , 王室满族的一位贵族之女嫁给了乐家的乐毓秀 。而这种情况在清朝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情 。首先 , 满汉通婚极少 , 尤其满族贵族姑娘绝不轻易嫁给汉族人 , 更不会嫁给曾经犯过死罪人家的子弟 。
同仁堂|一场惨痛教训,两条性命,让同仁堂乐家老祖定下誓不收徒的铁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