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回忆录中提到:日本向中国求和的最佳时机,并非1945年

相信冈村宁次这个日本人的名字很多人都并不陌生,即使距离抗日战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只要一提到这个名字,中国人就会不自觉的想起那时日本侵华者在当时中国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
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回忆录中提到:日本向中国求和的最佳时机,并非1945年
文章图片

当时日本将领在政策上大多支持继续维持在华的势力,想要一拖到底 。但是当时日本的军备物资已经不足以支持日本军队在华展开长时间的持久战了,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军队实力不断扩充,一路士气高涨,面对日军势如破竹 。这样下去,日军一定支持不住,而且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开始反转,若是继续深陷在中国这个泥沼中不能脱身,那么等待着日军的一定会是更坏的结果 。
冈村宁次眼见这种情景,心中不免焦急,在反复思考后,他下定决心开始着手准备和谈事宜 。
他并没有去寻找当时在南京的汪精卫伪政府,在他看来,汪伪只是一个好看的花瓶,虚有其表,内里并没有什么话语权 。他转头设法联系到了以前的学生殷同,并靠着殷同的牵线搭桥得以让王芃生应允和谈的事宜 。这样顺利的进展让冈村宁次有些飘飘然,在他看来,和谈已经离成功不远了 。
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回忆录中提到:日本向中国求和的最佳时机,并非1945年
文章图片

谁知道天不遂人愿,殷同忽然暴毙身亡,和谈几乎就要前功尽弃,冈村宁次大惊之下几番维持才保住了一些成果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日本掌权者知道了冈村宁次的所作所为,恼怒之下命令他停止和谈,在绝对的权利压迫下,冈村宁次不得已只能停止了和谈事宜,但是他心中却还是十分记挂此事 。
后来回国后,每每想到此事,冈村宁次都十分懊悔,在他看来,当时是日本向中国妥协求和的最佳时机,但是日本的当权者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做出了错误的决断,以至于后来日本的处境愈加窘迫,即使后来意识到了自己身处劣势,那时再做行动也已经回天乏术,为时已晚了 。
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回忆录中提到:日本向中国求和的最佳时机,并非1945年
文章图片

在冈村宁次看来,如果在1943年时自己的和谈工作没有中途被迫停止,如果按照他的安排日本已经和中国达成了协议,那么1945年时屈辱的局面便不会出现 。后来冈村宁次每每回忆起当时日本递交降书的场景都十分痛苦,然而历史已经注定,他也只能不断在心中懊悔了 。
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回忆录中提到:日本向中国求和的最佳时机,并非1945年
文章图片

小结
虽然冈村宁次一直认为他当时主持的和谈事宜会获得成功,但在他人看来却并非如此 。首先当时日本多数拥有实际权利的领导人大都支持日本继续在华维持局面,而不是着手和谈 。在他们看来,当时日本军队尚有余力,想要在战争后期在聚集力量进行翻盘并非是不可能 。
冈村宁次身为一个战术的执行者,是没有真正的权利可以越过他人做出真正的决策的 。即使他真的将和谈洽谈成功,后期领导者是否承认和谈结果也有待考量 。毕竟在当时的多数日本将领来看,冈村宁次的行为十分反常,明明当时日军仍占很大优势,有为什么要自降身段去和那些身处弱势的中国人和谈呢?
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回忆录中提到:日本向中国求和的最佳时机,并非1945年
文章图片

【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回忆录中提到:日本向中国求和的最佳时机,并非1945年】虽然在冈村宁次看来,日本对华妥协的最好时机是当时1943年他所主持的和谈,而非1945年历史上日本递交降书正式宣布投降的时候 。但是历史之所以为历史,那就是因为历史不可以改变,即使冈村宁次在心中勾画的蓝图再美好,那也只是梦而已 。1945年的日本投降已成既定事实,那么再懊悔也只是枉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