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孙策死后,孙权是怎么对待他儿子的?陈寿表示:孙权不厚道

孙策表示,我这个弟弟不厚道,当初就不该把位置传给他 。
孙权|孙策死后,孙权是怎么对待他儿子的?陈寿表示:孙权不厚道
文章图片

有人将其归咎于“孙十万”,即逍遥津之战里面,孙权率领的十万大军,被张辽的八百轻骑给打了个落花流水,连孙权自己都差点成了俘虏 。不得不承认,这一战张辽确实打得漂亮,同时也反映出孙权在军事上的短板 。
但是,我们要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强如刘备、曹操这样的沙场老手,不也有过兵败赤壁和夷陵的悲惨经历吗?
而且孙权不比哥哥孙策,更不比曹操、刘备,他不是在马背上打的天下,而是在病床旁边接的盘啊,打仗不厉害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孙十万顶多只是一个玩笑梗,并不能直接当做孙权的负面证据 。
孙权|孙策死后,孙权是怎么对待他儿子的?陈寿表示:孙权不厚道
文章图片

事实上,孙权之所以那么不受待见,乃是因为其人品 。孙权这个人薄情寡义,非常的不厚道,所以被后人冠上了一个“渣权”的外号 。关于其人品,在对待哥哥孙策一家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登基,建立吴国 。按照流程,登基之后就该论功行赏了,活着的加官进爵,死了的也要追封,孙策自然也在其列 。按理来说,孙策应该和父亲孙坚一样,被追封为帝 。毕竟孙策的身份功绩就摆在那里,论血脉关系,他是孙坚长子,孙权长兄;论功劳战绩,他创业江东,奠定了孙吴基业 。
所以追封孙策为帝,一点儿都不过分 。但是,孙权仅仅只是封了哥哥一个长沙桓王的爵位,这属实有些不厚道 。
孙权|孙策死后,孙权是怎么对待他儿子的?陈寿表示:孙权不厚道
文章图片

作为对比,当初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同样是半路下车,可司马炎登基之后,还是给大伯父追封为帝了,和自家父亲的排位摆在一起接受供奉,这可比孙权要温情许多 。不知道孙策看着碑上的长沙桓王四个字,心里会怎么想呢?
当然了,从政治角度考虑,孙权此举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毕竟孙策还有一个儿子,名为孙绍 。如果孙权追封孙策为帝,那么就相当于变相给了孙绍以皇位继承人的身份 。若是日后孙绍或者其他有心人,利用这一点身份上漏洞,在孙权晚年或者百年之后出来搞事情,那就比较麻烦了 。
所以说,从大局角度考虑,孙权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虽说薄情了一些,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且反正孙策都死了,何必为了他的一点虚名,来搞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呢?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是孙策泉下有知,应该也能理解弟弟 。
孙权|孙策死后,孙权是怎么对待他儿子的?陈寿表示:孙权不厚道
文章图片

东晋史学家孙盛就借此为孙权辩护:
“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事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
如果孙权仅仅刻薄一下孙策也就罢了,可谁知道,他连孙策的儿子都不放过 。孙权登基之后,封诸子为王,而侄子孙绍却只是被封为吴侯,和孙权的孙子辈相当 。如果是其他侄子,如此分封倒也说得过去,毕竟亲疏有别,不可能当亲儿子来看待 。
但是孙绍他不一样啊,他可是孙策的独子,长沙桓王一脉的唯一继承人 。甚至于在孙策死后,孙绍原本才该是继承江东基业的那个人 。是孙策念及儿子尚小,无法担当重任,这才把基业交给了弟弟孙权 。
换句话讲,孙权当前的这个皇位,其实是孙策父子让给他的 。如果当时孙策自私一点,把基业传给自家儿子,那孙权就啥也不是 。顶多只是像周瑜、张昭这些人一样,当一个辅佐之人 。大不了就在多一个宗室的头衔嘛,就像曹真、曹仁这些人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