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施琅向康熙介绍7个儿子,唯独漏掉老二,多年后康熙才憬然有悟

“恩荫制度”是古代皇帝给予对朝廷有大功的功臣的一项“福利”,给予他们后辈世代入官学,或者任官的待遇 。尽管封建时代属于官僚体制,但在一个以“家国同治”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下,这就是一个悖论 。
【康熙|施琅向康熙介绍7个儿子,唯独漏掉老二,多年后康熙才憬然有悟】通过“恩荫制度”,可以让那些功臣子女世代世袭官位,继续留在“精英阶层”,同时配合科举制度,选拔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 。前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国家的治理,但是到了后期,易造成朝中皆为碌碌无为,浑浑度日之辈,给国家的治理带来危害 。
康熙|施琅向康熙介绍7个儿子,唯独漏掉老二,多年后康熙才憬然有悟
文章图片

公元1696年,也就是康熙35年,施琅去世,康熙十分悲伤,悲伤之余,他收到了施世纶的请求为施琅“丁忧”(父母去世后,官员必须暂时辞官,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的奏章,康熙这才恍然大悟,又去专门核对了信息,才发现原来这位刚正不阿的官员,正是施琅之前未曾提到的二儿子 。
后来,施世纶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政绩,一路高升,直至政使司一职,这在清朝可是二品大官 。施世纶一心为民,后来累死在了岗位上,康熙同样十分痛心,也终于明白当初施琅为何不提这个出色的二儿子,因为施琅相信施世纶的实力,他不需要靠“关系”,仅仅凭借自己的为官能力,就能够取得成功 。
康熙|施琅向康熙介绍7个儿子,唯独漏掉老二,多年后康熙才憬然有悟
文章图片

作为一名清官,施世纶不仅收获了康熙的认可,而且收获了百姓们的认可,甚至有地方民众自发修建石碑纪念他,在他死后,还有著名的戏曲作品《施公案》面世,以艺术化的形式来歌颂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