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他们高谈阔论时的座位还在( 二 )


100多年前,一位湖南青年曾坐在门口的椅子上,勤勤恳恳履行着图书馆助理员的职责,每有新到报刊,他就在本子上仔细记上一笔;每来一位读者,他都要主动起身,细细做好登记 。
他是毛泽东 。1918年,为组织湖南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毛泽东从长沙第一次到北京 。毛泽东被李大钊引荐来到图书馆工作 。史料记载,当时毛泽东管理十五种中外文报纸 。也是在这里,毛泽东认识了一些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比如傅斯年、罗家伦等,他还读到了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欢呼十月革命的著名文章 。他积极寻找机会与这些进步人物接触,并积极参加北大学术团体,研究各种“主义”,寻求救国真理 。
为何毛泽东没有选择赴法留学?展厅里有一封1920年他写给周世钊的信给出答案,“我想暂时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微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 。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
毛泽东后来曾回忆,“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
来源 北京晚报 | 采访人员 牛伟坤 李祺瑶 邓伟
【陈独秀|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他们高谈阔论时的座位还在】编辑 曾佳佳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