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饭|70岁大臣被赐死,断头饭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后:放了他

引言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咏史》
回首华夏上下千年,有数不尽的冤案在控诉着冤屈,那些冤死狱中的人里不乏英雄豪杰,让人看了不禁扼首惋惜 。汉代最经典“无兵造反案”就是其一,没能逃过“兔死狗烹”结局的韩信,被强行冠上造反之名 。或许追究其根本原因莫不过韩信功高、善用兵、有计谋,功高震主罢了 。
断头饭|70岁大臣被赐死,断头饭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后:放了他
文章图片

而尹嘉铨文字狱案就是这其中一例,尹嘉铨出生于1711年,父亲尹会一也曾是吏部侍郎 。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尹嘉铨也算得上是官二代了 。理所应当的他也踏上仕途,在清乾隆元年(1736)由举人授刑部主事。尹嘉铨并非是庸才,再加上办事勤恳,一开始还十分受乾隆赏识 。慢慢的他也开始以名儒自居,写的文章也愈发狂妄 。不过尹嘉铨胜在嘴甜,常常拍着乾隆皇帝的马屁 。故而在朝堂任命了四十余年后,他倒也平平顺顺地告老还乡 。本该一切顺利地回归家乡,安养晚年的尹嘉铨却在此时出了岔子 。常年生活在权利的风暴中心里,尹嘉铨身上的书生之气早已被消磨得几近殆尽 。
断头饭|70岁大臣被赐死,断头饭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后:放了他
文章图片

【断头饭|70岁大臣被赐死,断头饭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后:放了他】贪恋权势,意犹未尽的他,还想在此时为自己争个孝子的名号 。于是便写信给乾隆皇帝想要为父请谥和从祀 。这请谥倒也就罢了,可这从祀可算是犯了皇帝的忌讳 。毕竟在古代,从祀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也就在明朝万历曾亲自批准王守仁从祀孔庙,他这样的大儒,都还惹起了一场争议 。见此乾隆皇帝当然是将尹嘉铨训斥了一顿,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若换作常人也就此作罢,可尹嘉铨早已经沽名钓誉惯了,竟然还恬不知耻地继续上奏 。这可算是在乾隆皇帝的底线上反复横跳 。大怒之下的乾隆皇帝下令将尹嘉铨交给刑部审讯 。
断头饭|70岁大臣被赐死,断头饭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皇帝看后:放了他
文章图片

然而,好在尹嘉铨父子也的确算得上是清廉,找不到由头的乾隆皇帝便开始从尹嘉铨的文章里开刀,前后用了一个月,才“拼凑”出了尹嘉铨不尊上的罪名来,最终尹嘉铨被判得个凌迟处死 。这也就是著名的尹嘉铨文字狱案 。眼见自己的家人亲属都因自己而被连坐处死,已经70高龄的尹嘉铨也在此刻看破红尘般 。他平静地吃下了属于他的断头饭,也就是三杯酒两块肉,尹嘉铨淡然的准备和已经先走一步的亲人们相会 。但没想到一切峰回路转,乾隆皇帝见他如此淡然,担心自己担上弑老臣的罪名 。怒气消下后觉得尹嘉铨也不是不可原谅,便在行刑之前将他释放了 。
结语
大多冤案都来自于帝王那深不可测的心思,所谓功高震主 。但尹嘉铨文字狱案,其中很大的成分在于尹嘉铨自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万万不可取 。所谓伴君如伴虎,身在朝堂太久,早已经忘记了初心的他,眼里只有权欲 。这才是导致他最终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的初心,勿忘初心,不断前行才能蒸蒸日上 。
参考文献:
《咏史》
《汉语大词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