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刘半农|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文章图片

图中为鲁迅
通篇下来,就是那女的说什么什么,他女怎么怎么样,整体显得繁琐冗长,语句还不通顺,就俩字:难受 。
为了不那么难受,刘半农就用一个"她"字代替,她这个字,一看就是由"他"转变而来,因为其有女字旁,就代指女她,真的是又好认,又好理解 。
但就这一个字,在国内却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女性痛骂,这怎么回事呢?当时的女性给出了解释,从古至今,第一人称的"我",第二人称的"汝",那都是不分男女的,为什么第三人称要分男女?
还有就是这只在阅读时才能看出是男他还是女他,平常说话,读音都一样,这不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吗?
刘半农和鲁迅之间的恩怨情仇
这时国内正在进行五四新文化运动,鲁迅先生也看到了刘半农翻译的这个"她"
字,大为赞赏,到底是弃医从文的人,接受起来,竟然十分的快 。
刘半农|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文章图片

图为鲁迅
之前鲁迅的文章里,也常用"伊"来代替女他,但到底读起来不太顺,于是刘半农的"她"一经推出,鲁迅先生便作为第一批拥护者,已经用上了 。
鲁迅是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那都是顶梁柱级别的人物,受人们所敬仰和爱戴 。
他俩人刚刚分别是,刘半农还常给鲁迅写信,但鲁迅懒得回,就这样,刘半农可能觉得鲁迅许是不太在意他这个朋友 。
刘半农|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文章图片

图为鲁迅
后来刘半农到了英国,生活上陷入困境,国内的朋友他也不再往来,就这样他还是给鲁迅漂洋过海寄来一张明信片,对于这件事,鲁迅是有感动的,但是他太懒了,一想到一封信还得隔着山海传送,瞬间就觉得没必要,然后他又没回,就这样两人慢慢疏远起来了 。
"她"字彻底大火,被大众接受
1925年刘半农从英国回来,在轮船上,写下了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流利顺口的词,眷恋缠绵的情,被谱上吴侬软语的调,一经发布,便广为流传 。
刘半农的"她"是指妻子朱惠,朱惠与他之间也比较具有传奇性,两人是通过彼此的母亲认识的,朱惠比刘半农大三岁 。
刘半农|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文章图片

图为刘半农及其妻子和女儿
因着这个原因,刘半农的父亲甚至还反对过他们的亲事,但奈何朱惠的母亲就是看中了刘半农,不能把朱惠嫁过来,她就要把小女儿嫁过来 。
刘半农的父亲感动于朱家的诚意,答应了,谁知朱惠的妹妹是个福薄的,刚定亲没两年,就生病去世了 。
朱家实在喜欢刘半农这孩子,就跟刘家商量,把朱惠嫁过来吧,刘父感念朱家对他们的看重,这才答应了 。
后来刘半农心疼朱惠裹脚疼,就跟两家的长辈大闹了一场,两家长辈这才折中想了一个法子,那就是让朱惠白天裹脚,放上放一放 。
刘半农的体贴也深深打动着少女的心,两人的感情日渐加深 。
刘半农|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遭到女性痛骂,如今每个人都在使用
文章图片

图为刘天华、刘半农、朱惠和女儿
后来刘半农的母亲生病,两人为着冲喜,匆匆结了婚,当时彼此年纪还小,朱惠又在刘家日日操劳,连着两次流产 。
刘父竟然又想让刘半农纳妾,受着新式教育的刘半农如何会遵从父亲这无理的要求,于是他去上海时,把朱惠也带上了 。
两人在上海时,生下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女孩儿,由于刘父的陈旧思想太严重,刘半农怕父亲因为女儿是女孩就不受待见,从小就让女儿女扮男装,一直到他们出国前夕,才让女儿回复女孩儿的身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