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朱棣十分看好朱瞻基,没想到他做了一件事,却为大明留下隐患!

朱瞻基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是个非凡之才,深得他的祖父永乐大帝朱棣的喜欢 。
1、秉承志业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朱瞻基就受到朱棣的悉心教导,这一点甚至连他的父亲朱高炽都没有领受过 。----与钟爱自己的长子长孙相比,朱棣不大看得上长子朱高炽,甚至好几次他都想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但是因为看好朱瞻基而作罢 。
朱瞻基长得很像朱棣,又聪明英武,朱棣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不仅自己悉心教导,还亲自挑选当时著名的儒士名臣为朱瞻基当老师,告诉他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培养好朱瞻基 。
更让朱瞻基的几位叔叔嫉妒怀恨的是,朱棣在几次远征漠北时都不忘把朱瞻基带在身边,一路多加调教,既锻炼他行军打仗的能力和勇气,沿途也让他更多地体察民间疾苦 。
朱瞻基|朱棣十分看好朱瞻基,没想到他做了一件事,却为大明留下隐患!
文章图片

王振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但是随着太皇太后病逝,父皇留下的顾命大臣老的老,死的死,十几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朝中没有了得力人手,于是他更加倚重王振,把王振放到了司礼监最重要的位置上,做了掌印太监 。
王振终于得到了专权的机会 。
朝中大臣一向不乏见风使舵、擅长溜须拍马之人,此时他们见明英宗年少,凡事都听王振的,所以就有不少官员都跑来巴结讨好王振 。
王振这人好说话,有钱也好办事,但凡巴结和贿赂过自己的人,肯定会得到提拔和重用,所以在王振周围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利益集团 。
可惜明英宗朱祁镇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还把王振当成自己的人生导师和重要心腹 。
5、土木之变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统率各路人马,大举侵扰明朝边境 。他们来势汹汹,明朝守卫将士难以抵抗他们的猛烈进攻,于是紧急向京城求援 。
王振本来只是个读书人,完全不懂军事,对敌方和己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根本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他以为皇帝御驾亲征的威慑力足够大,于是就极力怂恿明英宗亲征 。
此时已经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还没有上过战场,只从前辈和大臣的嘴中听说过曾祖父朱棣远征漠北的丰功伟绩,也听说过父亲朱瞻基少年时纵马奔腾战场时的英勇机警 。被王振一番鼓动,他禁不住热血激荡,在没有和任何大臣商议的情况下,大手一挥,决定亲征!
听到皇上的决定后,大臣们为之震惊,包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在内的重要朝臣都劝阻明英宗不要去,他们从军备、气候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详尽分析,谏阻朱祁镇万万不可冒险亲征 。
但是在朱祁镇心目中,只有王振说的话是对的,他只听王振的话,别人的话再有道理也听不进去 。
朱瞻基|朱棣十分看好朱瞻基,没想到他做了一件事,却为大明留下隐患!
文章图片

朱祁镇的影视形象,网络图
于是临时拼凑成的20万人的军队,在丝毫不懂军事的明英宗和王振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
这是一条必然的集体赴死之路 。
在宣府遭遇了瓦剌军队的重重包围之后,明军3万军队惨遭覆没 。明英宗和王振这才知道战斗形势远非自己的凭空想象,知道不好拿命硬拼,只得仓皇率军紧急撤退到土木堡 。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早上,当明英宗想重新登程继续撤退时,这才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
只是一晚上的时间,瓦剌军队已经悄无声息地摸了上来,明军十几万人的队伍被密密麻麻的瓦剌将士团团围住 。
瓦剌首领也先久经战场,只是略施小计就让数十万明军将士四散奔逃 。
朱瞻基|朱棣十分看好朱瞻基,没想到他做了一件事,却为大明留下隐患!
文章图片

瓦剌首领也先画像,网络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