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清军的大炮和英军大炮,差别有多大?自废武功,焉能不败

鸦片战争一共有过两次,即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对手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对手是英法联军,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都以清朝惨败而告终 。
为什么一个泱泱大国被打得惨不忍睹,其主要原因就是双方武器有代差,大炮差距太大 。
清朝军队使用的,都是些老掉牙的大炮,制作工艺落后,射程近,炮弹杀伤力小,精确度低 。
英法军队使用的火炮则是加农炮、榴弹炮、臼炮、卡龙炮和康格里夫火箭炮;与同时期清军火炮比,英军火炮不但炮壁薄,重量轻,而且填充速度快,质量好,射程远 。
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清军的大炮和英军大炮,差别有多大?自废武功,焉能不败
文章图片

1835年,关天培曾经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朝廷也表示理解 。
盼星星盼月亮,半年之后朝廷新造40门大炮终于到了,关天培和官兵们兴高采烈前去验货,竟然当场有10门炸膛,还有5门也出了故障!
负责检验的官员向关天培递交一份报告:"碎铁渣滓太多,膛内凹凸不平,遍布孔眼 ",其中有一孔洞,竟然能"贮水四碗",叫人哭笑不得 。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月三日的一份《澳门新闻纸》,是这样评价清军大炮的:"中国只知道用铁铸成炮身,不知道做炮膛,且铸成炮身……全无科学分寸,所以施放不能有准头……大约不能为害人物 。"
看看吧,科学是残酷的,也是清朝工匠所不能掌握的,单单就一个“没有准头”,怎么指望它能上阵杀敌?
"火药粒子粗糙,大小不均 。发射气味呛人,明摆着是因为含有硫黄过多,遇到空气之后受分解了,在纸上留下黑点和湿气 。"
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清军的大炮和英军大炮,差别有多大?自废武功,焉能不败
文章图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有两条非常关键:一是朝廷思想不重视,觉得战争还是骑兵定胜负,火炮好坏对战争胜负影响不大 。无足轻重;二是朝廷觉得大炮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能无限制发展,害怕汉人掌握了,然后造大清的反 。
对此,《清实录》和《清会典》也直言不讳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总兵官金国正上书朝廷说,自己标下的军队缺乏子母炮,并表示自己愿意掏腰包造22门分给部下 。
对这个请求,皇上应该非常感动才是;可是热脸却贴在了康熙的冷屁股上:"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前师懿德、马见伯曾经奏请,朕俱不许 。"
不止金国正一个人,碰壁的人大有人在 。
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清军的大炮和英军大炮,差别有多大?自废武功,焉能不败
文章图片

雍正上台后,继承了康熙的遗志,在全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废武备"运动,除保留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地的子母炮外,其余各省的子母炮拉到北京;即使是其它火炮,每1000名清军士兵只允许配备10门炮 。当然清军海防炮台的炮得以保留,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清火炮技术难以有所突破 。
【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清军的大炮和英军大炮,差别有多大?自废武功,焉能不败】正是因为大清统治者的故步自封,才导致了大清在对外战争中一直被动挨打,一点都怪不得别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