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纬国|蒋纬国:父子离心,兄弟分道扬镳,14年未升职,晚年道出身世之谜

1916年10月6日,一战中“人间炼狱”索姆河战役仍未停止 。而这一天,蒋介石的次子在日本出生了,取名蒋纬国,意为“经文纬武,经天纬地 。”蒋纬国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他也不负所托,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著有《国家战略概说》等作 。然而在那个父兄“呼风唤雨”的时代,空有满腔抱负的蒋纬国注定只能“大隐隐于朝”,生在蒋家却14年未晋升上将 。这其中有什么缘由?“第一家庭”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纠葛?蒋纬国的一生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蒋纬国|蒋纬国:父子离心,兄弟分道扬镳,14年未升职,晚年道出身世之谜
文章图片

蒋经国
1964年1月21日,国民党军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在湖口基地对所有官兵进行训话,要求装甲一师前往总统府保护“总统”,实行所谓的“清君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造反” 。尽管没有得到官兵的响应,其本人也很快被制服,但蒋经国还是对这一事件保持了高度重视:派遣军队,进入战备状态,委任高级将领坐镇指挥 。而蒋纬国受到严重牵连,恰恰是因为兵变的主谋者赵志华是其多年的密友 。
1963年陈诚病情加重, 蒋经国继任已是板上钉钉 。眼看着蒋纬国无望成为候补人, 仕途不得志的赵志华更感觉前途渺茫 。既是为了私心和宣泄不满,也是为了报答蒋纬国早年的知遇之恩,湖口兵变发生了 。
蒋纬国|蒋纬国:父子离心,兄弟分道扬镳,14年未升职,晚年道出身世之谜
文章图片

蒋介石
重情重义的蒋纬国在此次事件后毫不避讳,多次间接或直接向蒋介石求情,奔波监狱与装甲部队之间,只为替赵志华辩护减刑,并保留装甲兵种的血脉 。毋庸置疑,蒋纬国的行为引起了其父蒋介石的不满 。在蒋介石看来,蒋纬国的行为无异于助纣为虐 。赵志华是要造反的人,你蒋纬国作为我的儿子,为何要替造反的人求情,这不是要和老子对着干吗?为此,蒋介石明里暗里都曾提醒过蒋纬国 。
他说:“纬国,你一切成绩都很好,就是识人较差一点……比如说湖口这件事, 照理说赵副司令在你指挥下已经蛮久了, 这样的人怎么还留在装甲兵呢?你识人是不够的 。”话里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蒋纬国赶紧和赵志华撇清关系 。蒋纬国却装作没有听懂的样子,坚持认为湖口兵变是赵志华精神不正常的个人行为 。两人想法的背道而驰,加深了父子间本就存在的隔阂 。用《蒋经国与蒋纬国》一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在蒋介石的眼里, 蒋纬国已经不具备带兵的条件 。”
蒋纬国|蒋纬国:父子离心,兄弟分道扬镳,14年未升职,晚年道出身世之谜
文章图片

蒋纬国
【蒋纬国|蒋纬国:父子离心,兄弟分道扬镳,14年未升职,晚年道出身世之谜】父子间逐渐内疏外亲,那么原本情同手足的兄弟又是因为什么而分道扬镳呢?其实从两兄弟长大成人再相见时,国民党内部成员的各有所私、宋美龄的亲疏有别以及不同的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都早早埋下了兄弟阋墙的种子 。随着蒋经国对权力执念的不断加深,其对蒋纬国的排挤也不断加剧 。
他曾用当时中国人最看重的“血型说”来否认与蒋介石血型不同的蒋纬国继任总统的权利 。此外,蒋经国还以国防部“第三厅”无人会讲英文为由,使蒋纬国没能进入掌握情治系统的“第二厅” 。这种争权夺利的排挤,终在湖口兵变达到了顶点 。手握“总政战部”大权的蒋经国为了控制蒋纬国的心腹装甲部队,建议蒋介石把装甲兵中的高级将领全部调职,这无疑是要彻底清除蒋纬国的军中势力 。但蒋纬国又何尝看不出长兄的老谋深算呢?只是已经失去蒋介石信任的次子,除了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慨之外,做什么都无力回天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