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他戎马一生未尝一败,统一天下近在咫尺,为何突然惨淡收场

前言:
明初名臣、学者方孝孺,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在人们同情建文帝因为任用书呆子,而丢了皇位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之时,也不能对方孝孺全盘否定,他在文学上有着高超的造诣 。无论是政治文,还是诗歌、史论几乎样样精通,在其著作《逊志斋集》中,曾以犀利的语言,评价过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复杂一生 。方孝孺为世人讲述,“牛人”李存勖自幼善战,以少胜多是家常便饭,在其戎马生涯中,几乎未尝一败,论战绩直逼汉武唐宗 。然而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却在短短三年中,落得个身死族灭的悲惨下场,他的统一大业也随着付诸东流 。那么李存勖到底有多猛?他又是因何而失败?
李存勖|他戎马一生未尝一败,统一天下近在咫尺,为何突然惨淡收场
文章图片

解除潞州之围受到对手高评价
908年李存勖避过梁军侦查,带领大军自晋阳南下,充分发挥鸦儿军擅于奔袭的特点,几日后便到达了潞州附近的三垂冈 。梁军的在潞州城外修建的夹寨,与潞州守军隔河对峙,寨中囤积重兵,寨外修建堑壕,水面上还有策应的水师部队,是一套非常严密的攻防体系 。但夹寨也有缺点,它是一个围绕潞州城修建的弧形结构体系,其中有一点被敌军攻破,就会被分割,从而面临被歼灭的危险 。在附近梁军调去攻击关中之时,潞州城外的梁军夹寨,已经无法做到全阵线布防,连斥候都开始短缺了起来 。李存勖抓住此特点,亲自率领大军趁着大雾攻击夹寨,由于梁军分布过于分散,没能及时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在李存勖的多点“开花”之下全线崩溃,连统军招讨使符道昭,都死于乱军之中 。李存勖一战成名,解除了潞州危局,连朱温都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李鸦儿后继有人矣 。”对李存勖的军事能力予以充分的肯定 。
李存勖|他戎马一生未尝一败,统一天下近在咫尺,为何突然惨淡收场
文章图片

精细把控战场局势终扫灭后梁
潞州一战仅仅是李存勖“神奇”的开始,朱温没有料到,正是这个曾被自己看轻的后辈,终将埋葬他一手打造的后梁 。随后李存勖通过一系列胜利,攻占了幽燕之地,还占领了后梁在黄河北部的多个据点,逐渐得到了黄河南岸地区,至此扭转了梁强晋弱的局面,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着晋国倾斜 。923年李存勖多次击败梁军,认为时机已到,在魏州称帝建立了后唐,并与后梁开启了最后的大决战 。然而就在此时,后唐大将李继韬投降后梁,潞州落入了后梁的手中 。潞州易手后唐遭遇了重大打击,占据有利地形的后梁,多方进攻对晋阳形成合围,并以一路军队牵制后唐主力,其余部队夹击唐军侧方,后唐甚至有了灭国之忧 。
此时李存勖力排众议,等到了后梁先锋指挥使康延孝投降的好时机,从而摸清了梁军的部署,决定率军直捣黄龙,攻击后梁帝都汴梁 。接着后唐前锋李嗣源一部,从郓州传来捷报,俘虏了后梁名将王彦章,而李存勖否定了向山东扩大战果的计划,令李嗣源轻装快行,向着汴梁进军 。随后李存勖也亲率大军跟进,在大军压境的恐惧之下,后梁末代帝王朱友贞吓得自杀,汴梁因此告破,后梁的各部人马,也纷纷向后唐投降,后梁正式宣告灭亡 。李存勖善于把握战场局势,从潞州之战,再到灭梁之战,将沙陀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多次以少胜多,最终统一了北方 。
李存勖|他戎马一生未尝一败,统一天下近在咫尺,为何突然惨淡收场
文章图片

后唐建立后面临的新问题
后梁覆亡之后,河南、关中、山东等地,也相继落入后唐之手,并吸收了后梁的许多藩镇 。此时摆在李存勖面前的是统治架构的问题,该如何维持自己统治地位的同时,解决自唐代以来就不断做大的藩镇隐患,成为李存勖的当务之急 。后唐的统治架构,由原河东宿将,河北藩镇众将、后梁降军组成,这无疑削弱了李存勖的个人权力,为了防止自己的统治地位动摇,李存勖开始逐步解决隐患 。他首先恢复了唐朝的军队传统,在军中大肆任用宦官监军,瓜分节度使的决策权,还破格提拔了两个伶人,下到地方任刺史,直接向李存勖本人汇报工作,改变了原先藩镇的统治格局 。同时李存勖还加强了租庸使的权力,直接绕过节度使,在众藩镇中执行公务,将藩镇的财权收回到朝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