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孔子唯一支持的灭国战,一场百年的复仇,源于杀祖之仇,虽久必诛

小伙伴们都知道,孔大圣人是一个非常讲究礼法的老师 。
他说话做事都要凭借着有礼有法 。
当然,这个法不是法制,而是礼仪规矩 。
不同于兵者伐外,法者治内,孔子的礼显得更为包容 。
他认为天下诸事都可坐下来商量,都必须遵守礼仪规矩 。
天子要有天子的规矩,而诸侯要有诸侯的规矩,如此行事,那么则九州太平 。
齐国|孔子唯一支持的灭国战,一场百年的复仇,源于杀祖之仇,虽久必诛
文章图片

因为齐国当时慢慢坐大,鲁国同为山东半岛的诸侯国,齐国的强大使它感到了生存危机 。
为了制衡齐国,虽然鲁国必须保证纪国的存在 。
考虑到鲁国的态度,并且鲁国还是半岛同盟里的核心成员 。
郑庄公自然不好轻易下决定,因为站队这件事站好了肯定能使得自己进一步强大,但没站好队,那么可能会引火烧身 。
齐国当时也认为这个局面很无解,一方面这四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
就比如因为外交策略,四国通婚比较频繁,鲁国国君把自己的姑姑嫁到了纪国,而齐国国君也将自己的女儿嫁到了鲁国 。
这关系非常之复杂 。
齐国|孔子唯一支持的灭国战,一场百年的复仇,源于杀祖之仇,虽久必诛
文章图片

齐国为了解决这个局面,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要想成事儿,首先得让郑国和鲁国的关系断裂 。
于是齐僖公有次搞了个宴会,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耍了个心眼,他让作为礼仪大国的鲁国安排座位 。
鲁国的夫子安排座位的时候非常缺心眼,他以郑国为伯爵为理由把代表郑国出席的太子安排到了末等席位,因为他认为太子还没有继承国君,并且还是后辈,所以认为这样的安排非常符合利益 。
但是,郑国可是联盟公认的霸主,这郑国太子心高气傲,自然非常不满 。
一回去就和郑庄公咬了咬耳根,此后郑鲁两国自然生了间隙 。
鲁国没有了郑国作为支撑,所以对纪国的事情自然不敢过于强出头 。
而后齐僖公的女儿为鲁国生下公子,两国关系也更加紧密,很难再撕破脸面 。
这个时候纪国便危在旦夕了,齐国磨刀霍霍向纪国,一场国战眼看着就要拉开序幕 。
齐国|孔子唯一支持的灭国战,一场百年的复仇,源于杀祖之仇,虽久必诛
文章图片

可是眼看齐国要发动国战时,周天子出场了,由于这些年老是受到齐国的欺负,周天子也不想看齐国彻底坐大,于是便在这个时候娶了纪国国君的女儿,希望借自己之名来为齐国吞并纪国捣捣乱 。
并且,当时做媒的还是鲁国,这意思就非常明显,就是要拉鲁国下水 。
有了周天子和鲁国的干扰,齐僖公也不能轻取妄动,他决定先敲打一下鲁国,所以随便找了个理由和鲁国打了一架,目的就是为了给鲁国一个警告,让鲁国不要再管自己和纪国之间的事 。
但齐鲁之战刚刚打完,一个意外又出现了,半岛联盟的霸主郑庄公去世,而郑国的公子突发动政变抢了公子忽的国君之位 。
这个公子突和齐僖公的关系不怎么好,而公子忽则和齐僖公的关系非常到位 。
这个时候齐僖公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站队选错了边,决定站在公子忽这边,希望可以以齐国之力帮助公子忽拨乱反正 。
于是被公子突掌控的郑国彻底和齐国决裂 。
齐国|孔子唯一支持的灭国战,一场百年的复仇,源于杀祖之仇,虽久必诛
文章图片

所以当齐国发动针对纪国的灭国战的时候,郑国和鲁国立马站在了纪国这一边 。
也正是这个原因,这场仗打得不分胜负,齐僖公最终也含恨而终了 。
齐僖公死后齐襄公继位,这个齐襄公虽然不善于伐战,但政治手腕非常高明 。
在位期间不止除掉了鲁国国君,还重修了和郑国之间的关系,又使得纪国彻底被孤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