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

《大决战》播出后,好评如潮 。当然,也有观众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大决战》中战斗场面太少,很多场景都是用影像资料或者一带而过,作为抗战剧,不够爽 。
其实,《大决战》虽然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史诗般呈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 。但它本质上却在探讨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
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
文章图片

【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她们来不及悲伤,立刻又投入新的战斗中去 。
她们组成的担架小分队,一直在帮助前线营救伤员,她们真的没有“拖后腿” 。
战场上,武雄关英勇杀敌,哪怕排里就剩自己一个人,哪怕自己身上有伤,也要冲在前线 。
可惜,最后,他还是牺牲了 。
剧中,王翠云背着他的尸体从前线回去的场景,让人泪目 。
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
文章图片

他们就是无数个牺牲的战士的缩写 。他们也是人,也有爱人、有父母、有孩子,可是他们却用他们的肉体为我们革命的胜利筑起了铜墙铁壁,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
2、土地改革
武雄关牺牲了,王翠云没有被打倒,反而带起小分队深入农村做群众工作 。
他们来到东北一个最顽固的农村里 。那些村民穷得吃不上饭,却对他们恶意满满 。
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
文章图片

王翠云到村里最穷的一户去,被赶了出去 。
他们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没人敢参加他们的大会 。
地主虽然被打倒了,可威严还在,村民不敢反抗 。
王翠云一个人深入地主和群众中间,声泪俱下地做思想工作,尤其是那句话:我只是个女人,你们怕我什么?
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
文章图片

她靠着自己的真诚和勇敢打动了梁家人,也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
想当年,有多少像王翠云一样的基层干部,他们磨破嘴皮、踏破草鞋,才做下来群众工作,赢得群众信任,为革命的胜利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
这个细节拍得极好 。
3、白菜饺子
周恩来从重庆回来之前,跟毛主席通了电话,前面说到工作上的事,最后说,刘老汉的菜园咋样,想吃白菜馅的饺子了 。
蒋介石的情报部门认为这句话是暗语,找了很多人分析,究竟是什么意思 。
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
文章图片

其实,这句话真的就只是表面意思 。
周恩来回来,毛主席他们一起动手包了饺子 。
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
文章图片

还有延安的那辆纺车,群众说,那是毛主席的纺车,因为被围剿,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所以每个人都要劳动,毛主席也不例外 。
后面,还有毛主席跟大家一起开垦的菜园子 。
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
文章图片

“接地气”,是这些领导人给我们最大的感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
这些细节,是优良历史传统,时至今日,也一直存在 。
4、乔三本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编剧用乔三本这个虚构的人物从细节说明了原因 。
大决战|《大决战》:这四个细节,才是抗战剧的精髓
文章图片

他本来也是一个爱国青年,想着要报效国家 。
可却被分派刷墙壁的任务,后来又被领导安排去清缴财务 。国民党有些将领借着某些名义,贪污、毒打群众,他看不下去,说了几句,结果被打了一顿,调到前线当大头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