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百年难得一见,清朝富婆“做头发”多费时间?别被《甄嬛传》骗了

随着《甄嬛传》的风靡一时,人们对清朝这个朝代的好奇愈演愈烈,大家对那个朝代的人的衣食住行十分感兴趣 。但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那些精美繁复的清朝女子发髻了 。
在那些清宫电视剧中,一涉及到女子梳妆,就只是几个简单的镜头,女子在铜镜前揽镜自照,自己或侍女在身后侍奉 。素手一个翻转,添上几个珠花或发簪,一个发髻就完成了,好像盘发这一过程简单得和现代无异 。
其实这是为了控制电视剧的节奏,所以事先给演员们盘好头,在镜头里呈现的只是最后几步罢了,毕竟没谁想看主角梳大半天的头发 。
甄嬛传|百年难得一见,清朝富婆“做头发”多费时间?别被《甄嬛传》骗了
文章图片

美丽背后的阴影
所谓盛世,必定崇尚华贵雍容,为了讨统治者的欢心,各地纷纷进献汇集了灿烂工艺以及贵重材质的金银珠宝 。
此时,天下已定,承平日久,马背上打天下的日子渐渐远去,受儒家礼教影响,女子的人身自由被大大限制,整天寓于家中,发髻不再需要实用,就以美丽精致为主 。
清朝贵族女子发型由注重实用转向注重美观的过程中,影视剧中时常出镜使我们十分熟悉的两把头也随之出现 。此时大家追求的不是发髻本身的精巧,而是其上所佩戴的珠宝首饰数目 。
甄嬛传|百年难得一见,清朝富婆“做头发”多费时间?别被《甄嬛传》骗了
文章图片

两把头运用簪子或者发架,能较好的固定住头发,有了稳定的基础,可佩戴的珠宝发饰也就更多,深得贵族女子的欢心 。
到了清朝末期,虽然国力空虚,但贵人们兴致不减,各色的珠宝依旧往头上佩戴,造就一个花团锦簇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两把头自然也就越做越大,光绪年间,大清朝最尊贵的女人,慈禧发明了大拉翅 。
大拉翅原型就是两把头,二者的区别在于大拉翅更加繁复,并且开始采用假发来营造形状,以此来追求发型的饱满美观 。
甄嬛传|百年难得一见,清朝富婆“做头发”多费时间?别被《甄嬛传》骗了
文章图片

也是在这时候,我们的老朋友也是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燕尾造型萌生了,燕尾造型,顾名思义就是把后脑的一部分头发分出来,梳成扁平发髻,并在下端形成分叉,酷似燕子的尾巴 。
再往后演变,大旗版头得到流行,就如我们在《还珠格格》中见到的那样,只需要用自己的头发梳一个发髻,发髻之上戴上大旗版,再往旗头郑重固定一朵大花,造型就完成了 。
最后成品十分浮夸,这一造型听着很简单,但其中的工序其实十分耗时,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 。
甄嬛传|百年难得一见,清朝富婆“做头发”多费时间?别被《甄嬛传》骗了
文章图片

现在大家的发型都以实用简便为主,自己在家里梳个头发,就算是头发特别长,难以打理的,十分钟之内一定能够完事儿,但在清代,这样的事就想都不要想了 。
平民百姓家没有力气折腾,所以发髻没有那么复杂,但贵族女子中流行的两把头和大插翅给梳头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来不会剪头发,女子的头发长度也就可想而知 。
贵族女子自己动手梳头是不可能的,一是不愿纡尊降贵,二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实在难以完成任务,一般都是有专门负责梳头的侍女代劳 。
甄嬛传|百年难得一见,清朝富婆“做头发”多费时间?别被《甄嬛传》骗了
文章图片

在清朝末年,大太监李莲英据说就是凭借着一手高超的梳头手艺,得到了慈禧的宠爱 。
焉知非福
梳好发髻的流程众多,相应的也需要工具来进行帮助,盘好了发髻,梳头却还没有完成,清代的发型十分注重齐整,不允许有碎发,人们会用刨花水或者茶籽油对头发再进行梳理粘合,避免碎发产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