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古代被判凌迟的人,为何宁可遭罪也不愿自尽呢?原因非常简单

大家都知道 , 在秦朝以前 , 处罚罪犯主要有墨、劓、刖、宫、大辟五种方式 , 这就是上古五刑 。后来汉朝建立后吸取了秦法过于严苛的教训 , 就废除了肉刑 , 用打板子、流放等方式代替 。
可是在死刑问题上 , 历朝历代都不会想要去废除 , 毕竟为了江山永固 , 对于罪大恶极的人还是必须处死的 。五代十国的时候因为城头变幻大王旗实在太频繁 , 死已经不足以威慑那些随随便便造反的人了 , 于是凌迟就诞生了 。
凌迟|古代被判凌迟的人,为何宁可遭罪也不愿自尽呢?原因非常简单
文章图片

显然 , 撞墙、勒脖、服毒这些法子都行不通 , 那咬舌自尽总行吧?
咬舌自尽恐怕是小说和电视剧中出现较多的一种自尽方式了 , 其原理就是断离的舌根会缩入喉咙 , 同时血会流入肺部导致窒息 。但这种方法难度大 , 成功率很低不一定如愿 , 反而白白受罪 。
凌迟|古代被判凌迟的人,为何宁可遭罪也不愿自尽呢?原因非常简单
文章图片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咬舌自尽的案例并不多 , 南明的贵州援剿副总兵皮熊算一个(也有史书记载他是绝食而亡的) 。此外 , 就算这么做 , 也不会马上毙命 , 那些负责看守的狱卒有充足的时间救援 。(为什么要救?因为没受刑就死掉狱卒要受罚的)
【凌迟|古代被判凌迟的人,为何宁可遭罪也不愿自尽呢?原因非常简单】史书上也曾经记载过宋朝有人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来个痛快 , 结果被发现 , 有经验的狱卒当场用手掐对方上颚 , 把断掉的那截给拉了回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