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号称中国历史上的“最热夏天”,曾出现在乾隆八年,热到了啥程度

近几年来 , 一个令人不安的词汇频繁出现 , 那就是“极端天气” 。根据术语解释 , 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 , 出现了历史同期极为罕见的极端气候变化 , 其中包括酷热、极寒、干旱、洪涝等自然现象 。
时值炎炎夏日 , 提及夏天出现的极端酷热 , 令人印象最深的当数本世纪席卷全球的热浪风暴 。据相关资讯显示 , 2013年全球多地气温直逼40摄氏度 , 而当时美国的部分地区 , 更是飙升至53.3摄氏度的极限高温 。
乾隆|号称中国历史上的“最热夏天”,曾出现在乾隆八年,热到了啥程度
文章图片

相对于舆情而言 , 酷热天气带来的连锁反应也不容小视 。
这一场极端天气造成了多地河流干涸、水井枯竭 , 林木尽损、禾苗绝收 , 使京畿及周边各省出现了严重的旱灾 。许多平民为了生存被迫远离家乡 , 成群结队涌入京城 , 不仅给地方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 也给统治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 , 把天灾演变为人祸 , 或者造成瘟疫大流行等新的灾难 。
庆幸的是 , 乾隆在这次抗灾重建的过程中 , 表现出了一代帝王应有的沉稳和老练 , 通过一系列救灾、疏导等措施 , 不仅将受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 而且仅使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 就使各地重新恢复了秩序 。
乾隆|号称中国历史上的“最热夏天”,曾出现在乾隆八年,热到了啥程度
文章图片

三、抗灾重建工作带来的启示
据《乾隆八年京畿地区应急体系初探》记载 , 酷热席卷京师时 , 乾隆拨款给京城九门 , 在指定的地点搭建草棚 , 熬制解暑汤 , 把官窖中的冰块拿出来分发给百姓和灾民 , 并指派郎中和西方懂医药的传教士义诊、赠药 。
此举不仅使平民百姓从中受益 , 就连监狱里的犯人也都在救助之列 。
而在旱灾初起时 , 乾隆又紧急从江南调拨四十万石粮食 , 分发到受灾地区 , 命各府、县官员将受灾百姓一一登记造册 , 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赈济 。
另外 , 他还下令在京城及周边地区广设粥厂 , 对涌入京城的灾民进行分流赈济和管理 。期间为了防止瘟疫的滋生和流行 , 对各聚集点的灾民实施集中隔离 , 且有指派的郎中时时问诊 。
乾隆|号称中国历史上的“最热夏天”,曾出现在乾隆八年,热到了啥程度
文章图片

此外 , 灾情的高峰期度过之后 , 仍有大批灾民滞留京城 。为了妥善安置这部分人 , 乾隆与大臣们商议启动了官办工程 , 招募有能力的灾民参加建设 , 以“以工代赈”的模式减轻政府的压力 。
在乾隆的领导下 , 清政府的抗灾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进 。在地方赈灾工作全部就位后 , 他又采取劝返、借粮种、借牧费 , 减免灾区赋税 , 重拳整顿物价 , 严厉督导地方官员等措施 , 使各地灾民陆续返回家园 , 并逐步恢复生产 , 重新建立秩序 。
这场极端天气至今已经过去两百八十多年 , 至今想来仍旧令人心有余悸 。但当时清朝政府在抗灾重建工作中的表现 , 确实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启示:无论面对怎样的自然灾害 , 只要上下同心、积极应对 , 就一定能够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 并最终战胜灾害带来的所有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