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矮个日本人的弓为何那么长?威力很大吗?中国名将的记载让人心痛

引言
【日本人|矮个日本人的弓为何那么长?威力很大吗?中国名将的记载让人心痛】唐代诗人章孝标曾在《咏弓》中诗曰:“较量武艺论勋庸,曾发将军箭落鸿 。”自古英雄都希望拉弓拔箭射落鸿,一举成名论功勋 。
弓箭在我国历史上全面地被装备到武装力量上的,要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说起;但以弓箭夺取天下、将弓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的,唯有秦国的秦弩机 。
日本人|矮个日本人的弓为何那么长?威力很大吗?中国名将的记载让人心痛
文章图片

据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的记载,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时,也使用到比他们身高还要高的和弓,且基本上每人配备一把 。
由于与倭寇的对抗中损失惨重,戚继光除了研究他们将要入侵的路线和地区之外,还对和弓和日本重刀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在《纪效新书》中评价曰:“矢皆重,弓皆劲,发皆不远…发必中人,中者必毙 。”
就是说,和弓射击的距离比较短,但威力非常强大,每发必中,中者必死,由此而给明君和明朝百姓带来严重的损失 。
据目前的研究发现,和弓的威力的确如戚继光的描述一样,射程短是其短板,但在距距离之内的杀伤力极强,且越近威力越大 。
日本人|矮个日本人的弓为何那么长?威力很大吗?中国名将的记载让人心痛
文章图片

蒙古大军刚踏入日本领土之时,便也遭受到和弓的痛击 。和弓的箭采用的是重簇,经过对簇进行打磨,在近距离之内能够达到破甲的威力 。
日本称为“文永之役”的蒙古大军的第1次渡海之战中,和弓就直接让战争出现转折,蒙军右副元帅刘复亨不慎被射中肩窝,导致两军陷入僵局,蒙军最后在撤离的过程中因为遭遇台风而全面溃败 。
“文永之役”发生在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大元王朝已经建立三年,忽必烈在蒙古帝国的基础上对军队进行改革和武装,各个将领基本上都能够穿上非常厚的铠甲,元帅的配备则更高 。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复亨依然被射伤,足以证明和弓的威力非常巨大 。
此外,明朝的弓箭似乎比不上和弓 。《 明世宗实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倭寇打破东南沿海的缺口后,很快就入侵到安徽南陵县 。他们在这一带烧杀抢掠,基本上没有可以抵抗的经历 。明军建阳卫指挥缪印以及附近的明军将领收到增缓的命令后,很快就带兵过去应战 。
日本人|矮个日本人的弓为何那么长?威力很大吗?中国名将的记载让人心痛
文章图片

但由于第1次接触到倭寇,准备不怎么冲分,所以很快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缪印后来评价:“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 。就是说,当明军与倭寇正面对抗的时候,明军射出去的箭居然可以被倭寇徒手接住,简直就像是小说中描述的武林高手 。
据1993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兵器》的介绍,明朝时期的弓箭已经出现退化,制造材料和工艺不精,且常年失修和保养,以至于箭被射出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杀伤力 。
由此可以得出,一边是倭寇厚厚的防身盔甲,另一边是威力并不巨大的明军弓箭,两者相互接触的时候,倭寇自然能够做到徒手接箭 。
三、如今的“和弓”
由于这些对比基本上都有史料可查,所以日本人一直对“和弓”感到非常骄傲,毕竟它也算是冷兵器时代数一数二的武器 。
日本人|矮个日本人的弓为何那么长?威力很大吗?中国名将的记载让人心痛
文章图片

前几年,日本的筑波大学教授、弓道专家森俊男就曾做过一个实验,使用和弓在50厘米以内的范围进行射击,以观察被射击目标的变化 。
实验结果显示,15米范围内,和弓能够穿透装满水的马口铁桶,其射击的初速为每秒60米(时速216公里);在更短的距离中,它甚至能够穿透数厘米厚的铁板 。所以,遇到具有如此杀伤力的弓箭,基本上很难有人能够扛得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