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辉|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手下敲碎了脑袋

中国古代是向来不缺动荡的 。每到王朝积重难返之时 , 野心勃勃的地方豪杰或苦于暴政的普通百姓就常参与到乱局之中 , 以谋求扩大自身影响或争取一线生存之机 。于是古代也频出草莽英雄 , 甚至还出了朱元璋一般的草莽皇帝 。只是“成王败寇” 。哪怕是徐寿辉一般曾指挥朱元璋的豪杰 , 一朝惜败也只能落得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下场 。
徐寿辉|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手下敲碎了脑袋
文章图片

然而在倪文俊死后 , 陈友谅成了又一个“倪文俊” 。徐寿辉虽还坐在自己的土皇帝宝座上 , 却依旧没有实权 。陈友谅成了红巾军的实际操纵者 。也正是在这一时段 , 天完政权铸造了两批钱币 。其实际下令制造者是陈友谅 。但因为徐寿辉还是名义上的政权最高统帅 , 这批钱币便也被冠以了 “徐寿辉钱”的名号 。只是于徐寿辉本人而言 , 自己坐拥的这金山徒有其名罢了 。
三、江河日下与身后之名
元至正十八年(1358) , 徐寿辉意图迁都龙兴(今江西南昌) , 但受到陈友谅阻挠 , 二人爆发严重冲突 。次年年末 , 迁都之心不死的徐寿辉干脆直接带着部署动身 , 结果在行至江洲(今江西九江)时被陈友谅埋伏 。徐寿辉仅存的那点支持者折损殆尽 。天完政权的都城也被陈友谅强行迁到了徐寿辉人生地不熟的江州 。
徐寿辉|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手下敲碎了脑袋
文章图片

元至正二十年(1360) , 陈友谅之部行至采石矶 , 徐寿辉亦被挟持于军中 。作为一方兵家必争的神奇之地 , 采石矶或许也曾让徐寿辉察觉到一丝不安。但早已被架空的他再也无力改变什么——陈友谅派部下偷袭徐寿辉 , 以铁器将其头颅击碎 。
徐寿辉死后 , 陈友谅火速“继位” , 更国号为“汉” , 改元“大义” , 将历史的齿轮拨到与朱元璋争霸的阶段 。而徐寿辉和他的“天完”政权 , 后来被证实遭到了朱元璋及其明政权的遗弃和歪曲 。
所谓“遗弃和歪曲” , 最典型的便是“天完政权”到底是不是“天完” 。纵观元末的众多农民政权  , 有国号“大夏”、“汉”、“大周”者 , 基本都是袭用历史上的其他国号。但仅有徐寿辉的政权 , 有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天完”之称 。
对此 , 曾有解释说“天完”是对“大元”的改写 , 是“以字形压”大元。然而在上世纪末重庆出土明玉珍衣冠墓的玄宫之碑后 , 人们发现徐寿辉所建政权的真正名称是——“宋” , 徐寿辉也被尊为“宋主” 。
徐寿辉|徐寿辉:起义10年,拥兵百万,最终却被自己的手下敲碎了脑袋
文章图片

至于 “大宋”为何变成了“天完” , 这事还得算到朱元璋头上 。朱元璋虽曾是红巾军的一员 , 听命于徐寿辉 , 但他所尊奉的却是大宋龙凤政权 。虽国号都是“宋” , 朱元璋所认可的宋却是韩林儿所建的“宋” , 而非徐寿辉的“宋” 。故而在统一各政权后 , 为示褒贬 , 朱元璋将徐寿辉的“大宋”进行了改字——“大”加“一” , “宋”去“木” 。曾经的“大宋” , 便成了所谓的“天完” 。徐寿辉 , 也成了命中注定的总得“完蛋” 。
参考资料:
[1]一章.徐寿辉政权名称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1):95-96.
[2]张翼之.徐寿辉与天完红巾军[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02):23-3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