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下场

【蔺相如|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下场】自古以来,君与臣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鱼没有了水便无法活命,所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而没有了鱼的水,也注定是一潭死水,终究会腐化变质,失去生机 。
帝王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大脑,不仅要善于识人才,而且还要兼顾用人之道,亲贤臣,远小人 。
否则即使“文有志士之能臣,武有安邦之勇将 。”也难以避免会有亡国的下场,而对于那些忠君爱国之臣,如果落得一个悲凉的下场,也会让人无尽的唏嘘 。
蔺相如|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下场
文章图片

课文虽然到此就结束了,但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那大家知道他们两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吗?老师肯定是不会在课堂上告诉你的 。
蔺相如之死
因为有蔺相如和廉颇这样厉害的大臣,再加上他们主张的改革实施以后,赵国的国力空前的强大,并吞并了很多周围的小国,甚至可以与当时的秦国相抗衡,但是随着秦国不断吞并土地,势力也是越来越强,赵国开始渐渐落于下风 。
蔺相如|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下场
文章图片

首先,来看看蔺相如的结局如何,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 。第1种说法是秦王和赵王在渑池会面打算讲和,修两国之好,此次会面结束后,蔺相如因为功劳巨大被封为了右上卿 。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便将太子送去秦国当人质,而且还派蔺相如一同前往,不料太子却在骊山得急症死了,蔺相如也因此获罪被割头挖心 。
第2种说法是公元259年,长平之战期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秦国和赵国对峙长达4个月,廉颇率领军队在边境高筑城墙,并命自己的部下不许迎战,不论秦军如何的请战,廉颇都不为所动,使得秦军大为恼火 。
蔺相如|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下场
文章图片

于是秦国就派人在赵国四处散布谣言,说“廉颇怯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为将”,赵王听到后竟然真的相信了,就这样廉颇被赵括取代,蔺相如知道后,也是赶紧上书劝阻,可赵王就是一意孤行,两个月后赵军战败,四十万赵军全被秦军坑杀 。
长平之战最后以赵国惨败告终,赵国40万大军全军覆没,蔺相如得知此消息后,在忧愤之下病逝,可以说是被活活气死了 。
廉颇之死
再来看看廉颇的死,长平之战让赵国元气大伤,从此再也不能与秦国相抗衡了,燕国见此就想要捞点好处,于是就派兵去攻打赵国 。
蔺相如|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下场
文章图片

而赵王吸取教训,再次启用了廉颇,廉颇奉赵王之命前去抵御,这一战赵国大获全胜,燕国惨败,还割让了5座城池讲和,廉颇被封为了信平君 。
本以为廉颇的出头之日到了,可是好景不长,赵国新的国君上台后,奸臣郭开多次在赵王面前讲廉颇坏话,最终廉颇被撤职,廉颇被气得直接投靠了魏国 。
可是因为他曾是赵国将领,魏王对他并不信任,所以廉颇依然没有得到重用,最后廉颇郁郁而终,值得一提的是,廉颇死后没多久,赵国就亡国了 。
蔺相如|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下场
文章图片

小结:
“负荆请罪”可以说是在古代竞争激烈的臣子之间一则非常美好的故事,他对于后世同为一朝之臣的人,影响是非常深远也非常正面的 。
然而美好归美好,两个人最终也没能赢得圆满的结局,甚至不得不面对国家灭亡的残酷现实,所以说一个国家或是朝代的兴衰,并不是单单取决于朝中是否有良相和忠臣,更是少不了要有明君这一必要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