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三家归晋后,刘禅封公、曹奂封王、孙皓封侯,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意思是人或者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公元263年,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蜀国,司马家族在公元265年篡魏立晋,公元280年魏国灭掉吴,晋国完成统一而宣告三国时代彻底的结束 。
刘禅|三家归晋后,刘禅封公、曹奂封王、孙皓封侯,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
文章图片

天纪三年(公元279年),晋武帝派司马伯、王浑、杜预、王濬等人大举伐吴,吴国丞相张悌战死,王濬直取吴国都城建业 。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投降 。孙皓全家被押送洛阳,赐号归命侯,赏给他衣服车马,田三十顷,每年供给钱粮等物 。
曹奂被封王
【刘禅|三家归晋后,刘禅封公、曹奂封王、孙皓封侯,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曹丕通过禅让夺取汉家天下的46年后,司马炎如法炮制,让曹奂举行了一个禅让仪式,把皇帝位让给自己 。曹奂也算是末代皇帝,曹奂在位五年,曹魏政权已经没有能够反抗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昭从相国、九锡、晋公等职位后,司马昭最后也没有踏出晋王这一步 。
刘禅|三家归晋后,刘禅封公、曹奂封王、孙皓封侯,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
文章图片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他的儿子司马炎嗣位为相国、晋王,当年十二月,曹奂把皇位禅让给司马炎,司马炎成为晋国的开国皇帝 。曹奂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也获得了陈留王的爵位,食邑万户 。
三个人的封赏为何那么大呢?
刘禅|三家归晋后,刘禅封公、曹奂封王、孙皓封侯,为何待遇差别这么大
文章图片

首先咱们讲讲刘禅的“安乐公”,“安乐公”来源于刘禅投降后,在曹魏生活的乐不思蜀,也表示完全不思念故国,曹魏就封建个公爵给刘禅,主要是表达对汉朝后裔的尊重 。刘禅能被封公爵,这个待遇已经很好了 。刘禅的儿子只能依次降爵封为侯爵,如果子孙没有大的功勋建设,子孙承袭到男爵整个家族就开始落魄了 。
咱们再讲讲孙皓的“归命侯”,“归命侯”的意思是说,当时天下政权已经被司马家族所夺取,孙皓投降 。代表了司马家天命所归,当时的晋朝作为一个地方武装政权,孙皓被封爵的话,只能封侯爵 。像刘禅的公爵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 。当时晋国强大,不在乎孙皓怎么想的 。
司马氏封曹奂为陈留王,主要是将就一个“正统性”,曹魏被汉禅让有了汉之正统,晋朝再让曹魏禅让,就有了曹魏之正统 。再一个,刘禅都已经被封为公爵了,如果让曹奂和刘禅一个等级,也不合适 。所以为了维护新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地位,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