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刘邦称帝后,每天都让父亲吃一样美食,其父却难以下咽甚至求饶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项羽本纪》
刘邦是一位政治家,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开拓了汉民族和汉文化 。如此一位优秀的伟人家庭按理来说应该是和睦友爱的,毕竟家庭和睦的环境是伟人成功的很重要因素 。
刘邦|刘邦称帝后,每天都让父亲吃一样美食,其父却难以下咽甚至求饶
文章图片

饺子虽好吃,但是也不能连吃十多天 。刘煓在吃了十多天的饺子后就忍受不了了,于是自己赶忙找到自己的儿子,向他表达自己的歉意,希望刘邦撤回这道命令 。
【刘邦|刘邦称帝后,每天都让父亲吃一样美食,其父却难以下咽甚至求饶】刘邦看到父亲难受的样子,心中解气了,于是撤回了终日让父亲吃饺子的命令 。不过这个故事可能有一定的误传,毕竟饺子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是张仲景发明的一种“药材” 。
刘邦当了皇帝后,自己的近亲几乎都得到了册封,但是刘邦的嫂子和孩子却没有得到册封 。刘煓知道了,便去劝诫刘邦 。
刘邦碍于情面,但是还是很记恨自己嫂子让自己下不了台面:当初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好兄弟去嫂子家吃饭 。
刘邦|刘邦称帝后,每天都让父亲吃一样美食,其父却难以下咽甚至求饶
文章图片

嫂子知道自己来了之后,便故意用勺子刮锅底,发出巨大的响声,自己也只好带着兄弟饥肠辘辘地离开了 。为了让自己解气,刘邦便册封自己的侄子为“羹颉侯”,羹颉的意思就是“刮锅底” 。
孝顺父亲
刘邦和刘煓的父子关系虽然不太融洽,但是刘邦还是一位非常有孝心的孩子 。即使自己处理朝政再怎么繁忙,刘邦都会每五天一次去拜见自己的父亲,风雨无阻 。由此可见,刘邦还是挺孝顺的 。
可是当时为了控制舆论,有官员提出刘邦是君,而父亲刘煓是臣,刘邦怎么可以忘记自己的国君身份,去拜见一位人臣,这样长此以往帝王的威严也就没有了 。
刘邦觉得这个舆论不足为惧,依然我行我素地去拜见父亲 。刘煓后来听说了这件事情,也觉得非常的不合适,于是每次在刘邦来的时候都准备扫把,赶走刘邦 。
刘邦看到父亲的做法,非常难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便封自己父亲刘煓为太上皇,这样刘邦与父亲之间就不存在君臣关系了,又可以继续正常去拜见父亲了 。
刘邦|刘邦称帝后,每天都让父亲吃一样美食,其父却难以下咽甚至求饶
文章图片

刘煓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 。
晚年富足的生活很是惬意,但是对于习惯了农家生活的刘煓还是觉得缺少趣味 。刘邦为了缓解父亲的无聊,便下令建造了未央宫,以此供父亲游玩 。
刘邦与父亲刘煓可能因为父亲不善于表达和小时候刘邦的叛逆而关系不太融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还是彼此谅解 。
虽然刘邦还是偶尔恶作剧报复父亲,但是还是对父亲毕恭毕敬,最后还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父慈子孝的画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