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华夏五千年历史,出现过数不清的国宝级文物,这10件至今下落不明( 二 )


铜的密度是8.96克/立方厘米,1斤是500克,12万斤是6000万克,秦朝的一斤按256克算,12万斤就是现在的30吨左右,另外,一个铜人的体积是6696428立方厘米,如果把铜人当成圆柱体来计算,假设铜人外径是1米的话,那这个铜人的高度是853厘米,也就是8.53米高 。
史书上有记载铜人的高度是三丈,当时的一丈是231厘米,三丈就是6.93米,从上面的推算和史书记载的铜人高度来看,差不多就是6~8米的样子,这么高大的铜人,一般人是偷不走的 。
文物|华夏五千年历史,出现过数不清的国宝级文物,这10件至今下落不明
文章图片

部分史书上记载了是董卓把这些铜人弄去,铸成铜钱,但是董卓已经是东汉时期的人了,项羽曾经攻入咸阳,难道没有对这些铜人下手吗?此外还有整个西汉、王莽的新朝以及整个东汉时期,都没有记载铜人的下落,所以董卓毁了铜人的记载是有争议的 。
5、《兰亭集序》真迹
兰亭集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写的一篇文学集序,文章的内容很普通,就是王羲之与一帮朋友相聚时有感而发写的一篇抒情杂文,当时在场的全是东晋的名士高官,包括谢安、孙绰、谢万、支道林、王献之、王凝之、王涣之、王玄之等42个人 。
兰亭集序的出名在于王羲之的书法,根据一些后人的临摹作品也能看出,这篇《兰亭集序》是华夏历史上的书法集大成的作品,成为后世书法家的标榜,代表了书法的最高水平,成为后世名人学士争相临摹的对象 。
兰亭集序完成后,一直藏着王氏家族中,王羲之所在的琅琊王氏本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望族,是中国的顶级门阀士族,其家族从东汉开始算起,到明清时期,一共出了35个宰相、36个皇后、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士 。
文物|华夏五千年历史,出现过数不清的国宝级文物,这10件至今下落不明
文章图片

直到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欢这幅作品,派人从王羲之的七世玄孙智永和尚(出家了)的徒弟辩才和尚那里骗了过来,然后历史上就没有兰亭集序的下落了,有人说,兰亭集序被李世民陪葬到昭陵了,也有人说兰亭集序在武则天的乾陵里面,昭陵在五代十国的时候,一个叫温韬的耀州刺史打开了,里面没有发现兰亭集序,但武则天的乾陵至今也没有打开过,没有人知道是不是在里面?
6、《永乐大典》原本
《永乐大典》光听名字就大概知道是什么回合了,这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编写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之所以有名,因为这是一部华夏五千年来,最大、最全面的一部百科全书,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明朝及以前朝代的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应用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
【文物|华夏五千年历史,出现过数不清的国宝级文物,这10件至今下落不明】《永乐大典》全书共计22937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全部是人工一笔一画抄写的,参与编制人员超过三千人,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明世宗嘉靖皇帝也非常喜欢,又下令让人抄写了一遍,但是只抄写了8000册,而原书有11095册,还有3095册没有抄下来 。
文物|华夏五千年历史,出现过数不清的国宝级文物,这10件至今下落不明
文章图片

后来永乐大典的原本不知去向,在明朝就已经不见了,这可是明朝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结晶,如此重要的书籍藏着宫中怎么会不见了?这本身就是很大的疑问 。到了清朝之后,留下来的也是明朝嘉靖时期抄写的 。那么《永乐大典》的原本去了哪里?没人知道 。
7、慈禧夜明珠
慈禧夜明珠是怎么来的没人知道,有人说是阿富汗国王朝贡给乾隆皇帝的宝物,后来到了慈禧手上,并成慈禧太后的陪葬品,夜明珠应该是荧光石一类的物质,可以发光,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组成一起就是一个圆球,据说这个夜明珠能起到尸身不化的结果,这多半是夸张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