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名刃为何没有中国刀剑?世界三大名刃介绍( 二 )


日本刀
它的学名超级长: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 。由于日本地区钢铁资源稀缺,工匠往往需要进行反复的锤锻,来分离铸材中的杂质 。刀身的花纹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
一般一把日本刀需要四个工匠合作完成,师父负责观察火候;徒弟负责拿着锤子按照师父的指点锤打 。最后成钢的好坏全靠师父的经验和感觉~一把好刀既要看技术、更要看脸!
世界三大名刃为何没有中国刀剑?世界三大名刃介绍
文章图片
因为本土资源的稀缺,日本刀匠发明了一种“三明治式”的铸造法 。刀背、刀芯和刀刃分别使用不同纯度的钢材,一方面保证刀身坚韧刀刃锋利;另一方面,是通过刀刃的铸造方式来区别各自的铸造流派 。
(日本国宝 童子切安纲 平安时期名匠安纲打造 )
命名方式也很有趣,一般是由两部分构成:表达刀子特点的【号】和刀匠流派的【铭】 。
世界三大名刃为何没有中国刀剑?世界三大名刃介绍
文章图片
以上面的童子切安纲为例,据传这把刀砍掉了妖怪酒吞童子的头颅,“童子切”这三个字就表达它的威力!
(平安刀匠三条宗近所铸的三日月宗近 因为刀身形成新月形纹路而得名)
同时和前两种刀不同的是,日本刀拥有更多的制式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太刀和短刀之外,还有胁差( 30cm-60cm )、打刀( 60cm 以上)等等 。
日本锻刀技术到了明代,已经相当成熟了 。戚继光抗倭的时候,把军队的武器改为日本刀的形制 。才得以在武器上不落下风,不过这种锋锐的日本刀刀柄处是没有护手的 。这一点在防守上就比较薄弱啦~
日本铸刀行业,兴盛于织田、丰臣时代 。到了德川幕府时期,政府的禁海令(相当于闭关锁国)和对武器的管制,使铸刀师行业逐渐没落 。
明治维新时期全盘西化的政策下,全国与旧时代彻底割裂 。当时的锻刀技术也大部分失传,现在我们见到的日本刀,是 1933 年后日本参考了大量文献制作的艺术品成分居多 。
世界三大名刃为什么能成为名刃?中国刀剑到底差了什么?
相信不少中国男性都有这么一个武侠的梦:手执三尺青峰,从此仗剑江湖 。不过除了在小说和电视中臆想之外,大多数人是没有见过“吹毛断发”的古代利刃的 。
世界三大名刃是:大马士革刀、日本东洋刀、马来克力士剑 。
世界上公认三大名刃中没有中国刀,这样的原因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的,中国春秋以后的统治者抑武扬文,秦销天下之兵铸铜人十二,再经过宋以后的义理天下,中国已经丧失了春秋之时爱武习文的社会风气,使武备文化基本属于中断,满清时期对明朝以前的武备文字,如《武经总要》、《武备志》《纪效新书》皆列为禁书,所以每当大的战争和动乱结束后,那些承载武士英勇的冷兵器也随着主人的逝去而消亡 。中国那些精美的冷兵器也就没有堂堂的走入世界的舞台 。
中国的冷兵器时代格外漫长 。华夏大地自古征伐不断,金戈铁马之声踏碎了多少君王的残梦,也造就了辉煌的兵器文化 。干将、莫邪的造剑故事,龙泉、太阿等上古名刃,至今为人传诵 。
以花纹刃为代表的中国兵器铸造术,始自远古,盛于春秋战国,衰于秦汉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一批善铸兵器的能工巧匠被坑杀,侥幸逃脱的远避他乡,东至东瀛,西逾中亚,南抵马来 。从此,花纹刃的铸造技艺在中土失传,而大马士革花纹刀、马来人的糙面焊接花纹刃、日本的暗光花纹刃开始名播天下 。一段文明在本土衰亡,而在异域结下他乡的果实,读来不知是悲是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