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吸血资本?人民日报劝告没用,互联网巨头依旧坚持卖菜

本文原创,禁止搬运和抄袭,违者必究!
争相卖菜的巨头们
互联网行业已经趋于饱和,很多市场都已经聚集了各大巨头。外卖、打车、电商、直播带货等领域都涌入一大堆互联网平台。资源丰富的巨头占据更大的市场优势,中小型企业只能分一杯羹,甚至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人民日报|吸血资本?人民日报劝告没用,互联网巨头依旧坚持卖菜
文章插图
而社区团购是国内好不容易新崛起的市场,也同样迎来一大批巨头们的入驻。早期的社区团购行业没有太大的规则约束,各种补贴,新人用户红包等活动层出不穷。
相比于线下商店的价格,在社区团购平台购买的商品可以便宜好几元。新用户一分钱任选一件商品,一般人在看到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基本上都会参与购物。这种白送的便宜很多人都无法拒绝。
人民日报|吸血资本?人民日报劝告没用,互联网巨头依旧坚持卖菜
文章插图
争相卖菜的巨头们仍由平台规则野蛮生长,完全没有在意卖菜小贩的生意是否被抢。如果持续发展下去,线下商店的资源会流向线上平台,供应商为了营收,只能选择向平台供货。
平台掌握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就拥有议价的能力了。压低供应商的价格,抬高社区团购平台商品的定价,这些都是轻而易举的。
人民日报|吸血资本?人民日报劝告没用,互联网巨头依旧坚持卖菜
文章插图
人民日报劝告没用
社区团购前期所有的优惠都可以在后期赚回来,巨头们纷纷入场,面对社区团购滋生的乱象,人民日报也发声劝告。
人民日报呼吁多关注科技创新,别把目光放在几斤水果的流量上。
可是结合社区团购行业发展状况来看,人民日报劝告也没用。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加大市场投入。
人民日报|吸血资本?人民日报劝告没用,互联网巨头依旧坚持卖菜
文章插图
【 人民日报|吸血资本?人民日报劝告没用,互联网巨头依旧坚持卖菜】比如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这两年的投入预算就超过100亿美元。阿里巴巴也要拿出200亿,而且还成立了专门的事业部门,并号称投入不设上限。
美团、拼多多、京东、腾讯等等企业,要么亲自参与布局,划分专门的社区团购板块,要么通过投资的方式,获得市场收益。
人民日报|吸血资本?人民日报劝告没用,互联网巨头依旧坚持卖菜
文章插图
通过各大巨头们的入驻,社区团购市场已经形成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在巨头们的竞争下,一些小型社区团购平台已经倒闭。比如同程生活宣告破产,欠下了上千家供应商的债务。
由此可见,社区团购并不是一般企业可以参与的。巨头们可以打价格战,可以投入上百亿的补贴,还有线上线下的渠道优势,很容易就能把市场份额做大做强。
人民日报|吸血资本?人民日报劝告没用,互联网巨头依旧坚持卖菜
文章插图
缺乏资金,行业优势的小企业,只能默默退场。
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巨头们该醒醒了
各大巨头都打价格战,搞低价策略,不仅会对市场造成破坏,等巨头们接二连三出局,剩下一两家平台就会制定相应的规则,逐步扩大市场优势,形成垄断。
这样的游戏规则一直是在上演,先是低价销售打价格战,然后扩张市场,紧接着收购中小型平台,继续巩固地位。最终的结果是某些大平台独占市场,在舞台上唱独角戏,其余的竞争对手只能退场。
人民日报|吸血资本?人民日报劝告没用,互联网巨头依旧坚持卖菜
文章插图
外卖,打车行业皆是如此,当初百家争鸣的局势早已不在,资本吸血从来没有好结果。不过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国内对社区团购制定了严格的规则,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行为都被制止,价格战被叫停,1分钱秒杀活动也要求下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