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麦克白》的作品主题是什么?作品主题及艺术特点介绍(图)( 二 )

copyright /font>
《麦克白》具有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双重审美特质,与当时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文艺复兴倡导“人本主义”,把人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涌现出了一批天才式的巨人 。莎剧中的人物多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麦克白》一剧中麦克白的斗争精神和他的力量体现了人的力量 。www./font>
莎士比亚《麦克白》的作品主题是什么?作品主题及艺术特点介绍(图)
文章图片
https://www./font>
命运无常 内容来自br />从主题来说,如果把《麦克白》看作是一部关于人的追求和存在状况的悲剧,女巫三姐妹就或多或少地代表了命运 。麦克白的悲剧说明了命运的反复无常——她引诱你,激起你的希望和欲望,许诺你的未来,却欺骗你,最终抛弃你毁灭你 。人最终所得到的,除了虚无感和无意义感外,什么也没有 。麦克白同命运三姐妹的两次相见,都处于他人生的重大关头 。第一次命运许诺麦克白会成为苏格兰国王,这一步实现了 。第二次见面起因于麦克白的危机感,他的国王生涯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快乐,他失去了安宁、友谊、信任和爱(同谋弑君大大削弱了麦克白夫妇之间的感情) 。整个国家都在反对他,臣子们在预谋颠覆,他们同潜逃到英格兰避难的王子们取得了联系 。而麦克自从女巫那儿得到的仍然是肯定的回答——没有一个妇人生的孩子能伤害他,没有人能打败他,除非勃南树林会移动 。命运用她意义含混只含有一点点真实的预言,两次欺骗了麦克白 。女巫的话从字面上理解是真实的 。麦克白当上了国王,没有一个妇人生的孩子能伤害他;没有人能打败他,除非勃南会移动 。然而,命运又确实欺骗了他 。麦克白的国王生涯简直是一场噩梦 。命运答应他皇冠,却没有告诉他所伴随的无法承受的痛苦 。命运告诉他没有人能够征服他,却向他隐瞒了麦克德夫是早产儿的事实,而英国军队砍下树枝做掩护,使勃南树林似乎在移动 。命运引诱了麦克白,一度宠爱他,最终抛弃了他 。命运被描述成一个玩弄人的淘气精灵,反复无常,不可捉摸 。麦克白最终所经历到的幻灭感,使《麦克白》的悲剧有了某种普遍意义 。麦克白追求的幻灭,是人的追求的悲剧,麦克白的悲剧,是人存在的悲剧 。麦亮白从他的追求中得到的只是一种悲剧性的意识——人生的无意义 。https://www.br />伦理道德 https://www.br />
根据美国学者斯尼德分析,《麦克白》中的角色分成两种类型:超自然世界和自然世界 。三个女巫代表超自然世界,她们具备超自然的能力,代表了促使人们走向邪恶的内在和外在的条件 。女巫的预言反映了生活中的一种可能性、但是并不具有确定性 。斯尼德还认为属于自然世界的人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代表了国家机制的邓肯和他周围的臣于,另一类是受到女巫影响的班柯、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 。按理说麦克白如愿以偿当上了国王,应行使王权,富国安民 。但是,由于他的新身份的建立是对传统的伦理秩序的破坏,所以他的王国是不可能稳固的 。因为“没有一个王位能脱离社会 。在君主制中,国王是社会阵营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国王的身份包含两层意义:个人范畴和集体范畴 。在个人方面,国王是被授予王权及头衔的个人 。在集体方面,国王代表了整个社会机制 。”这就是说国王的身份要得到整个社会机制的认可,他的头衔才能正式确立,才能行使国王的权力 。麦克白违背了君臣伦理,他弑君篡位是对普通信念的破坏,对时代伦理联席的倒行逆施,所以他建立的王权得不到人民的承认,他的“国王”身份也校认为不合法,得不到社会和人民的承认 。今日新鲜事br />麦克白身份转变而引发的这场悲剧展现了莎士比亚时代的伦理道德倾向,说明了维护社会公认的伦理秩序的重要性 。人们只有恪守自己的本分,控制住内心的欲望,遵循伦理联序,每个人从自己的伦理身份出发来实现各自的伦理价值,个人才能获得幸福生活,国家才能和平昌盛 。https://www.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