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与《史记》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竹书纪年》在当今史学界的地位如何?( 三 )

copyright /font>
西晋一流的学者们整理了汲冢书,其中居然就发现了魏国的史书,这部再现于世的珍贵史书被称为《竹书纪年》 。起名《竹书纪年》当然也有它自己的道理 。原来古时无纸,著书立说,破竹刮平为简 。字写在竹简上 。多简编为一书,所以叫竹书 。纪年是将史事按年编次,成为史书一种体裁 。此所谓“竹书纪年”就是表明它是一部史书 。www.br />虽然大家一致确认,汲冢书是由于盗墓被发现,但是关于汲冢书出土时间史学界一直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咸宁五年(279),这一说法以《晋书·武帝纪》为代表,《汗简·略叙》、张怀《书断》也持此说 。copyright br />另一种说法是太康元年(280),最早有这一说法的是当时的大学者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孔颖达疏引王隐《晋书》也赞同这种观点 。《北堂书钞》卷101引王隐《晋书》、今本《晋书·卫恒传》《晋书·律历志》以及《隋书·经籍志》也都是这种观点 。https://www.br />
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康二年(281),主持整理汲冢书的荀勖在为另一本汲冢出的书《穆天子传》写的《序》中发表过这种看法,《晋书·束皙传》《太平御览》也都对这种观点表示支持 。另外,太康十年汲令范阳卢无忌立石的《齐大公吕望碑》也是这样说的 。br />太康初年说则较为可信 。情况很可能是太康元年不准盗掘了汲冢,而汲冢书上缴官府则在太康二年 。https://www.br />
《竹书纪年》与《史记》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竹书纪年》在当今史学界的地位如何?
文章图片
br />
遗址 https://www.br />在河南省新乡市汲县县城(现卫辉市)西南10公里,孙杏村乡娘娘庙(村)南,另一说法在辉县市西南赞城镇大梁冢村(大梁冢即魏安釐王墓) 。因墓地在汲得名(汲县古称汲郡) 。为战国时墓冢 。共七处(自东到西按天、地、五行编号) 。西晋太康两年(公元281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3号“金”字墓,得竹书数十车,经束晳整编出《竹书纪年》一书,是中国最早(学术界一直有争论)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曾为中国文化史四大发现之一 。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br />至于汲冢墓主是谁?同样存在不同说法 。晋代汲郡,如今的河南汲县西南,战国时是魏的封地 。根据《晋书·武帝纪》、《律历志》、荀勖《穆天子传序》、卫恒《四体书势》,魏襄王是墓主 。而王隐《晋书束皙传》则认为墓主当是魏安厘王 。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copyright br />【《竹书纪年》与《史记》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竹书纪年》在当今史学界的地位如何?】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内容来自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