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背负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的原因是什么?[图]( 二 )


而在胡亥即位之后,秦国的大型工程非但没有减少,劳役情况反而更为严重,就连秦始皇时期都很少征发的“闾左”之人(秦以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于闾右,秦代指主要由雇农、佃农等构成的贫苦人民),秦二世时都开始大量征发 。今日新鲜事/font>
同时,秦始皇对待役夫尚算善待,秦二世胡亥则绝对是残暴无比,例如秦始皇骊山大墓修建完成之后,为防止泄密,胡亥下令将参与建造的工匠全部封死于皇陵之中;又如其命令全国各地向咸阳供应粮草,却不许押运人员不得动用所押运粮草,甚至不许食用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任何粮食 。https://www.br />

秦朝背负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的原因是什么?[图]
文章图片
copyright br />纵观整个秦朝,大型工程不仅没有停歇,甚至同时开启多个,这对当时的百姓,尤其是六国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而到了秦二世时,由于其在位期间的胡作非为,甚至连关中百姓都不再支持秦国 。内容来自br />“焚诗书”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汉朝时期朝廷的舆论导向 内容来自br />“焚书坑儒”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秦始皇身上的重大污点,事实上此事可分为“焚诗书”和“坑儒生”两部分,其中尤以“焚诗书”事件的影响最大,该事件几乎将整个士子阶层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而这则是导致秦朝风评极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985424.com]
“焚诗书”事件,说到底其实是秦始皇尝试以怀柔手段实现文化统一失败后,采取的激烈手段 。周朝以来,由于天下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各地早已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思想文化,例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秦国法家文化、以儒家之礼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粗犷豪迈的燕赵文化和浪漫奔放的楚文化 。内容来自br />各地文化不仅差异极大,不同文化之间更是具有极强的排外性,甚至由此衍生出了极强的地域歧视现象,例如楚人被视为“蛮夷”,秦国被视为“虎狼之国” 。思想文化的分裂,自然是不利于国家统一的,因此实现思想文化层面的统一,便势在必行 。copyright br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曾尝试以怀柔手段融合各地文化,不仅允许诸子百家和列国士子涌入咸阳,而且对不同文化采取了接纳包容的态度,例如黄老道家、阴阳家融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后提出的“五德始终说”,又如秦始皇“大咸阳宫”规划体现出的“法天象地”的道家思想,再如秦始皇接纳齐鲁文化而进行的“泰山封禅” 。在秦国用人以精通律法者为主的情况下,秦始皇甚至设立了“博士”职位,以六国士子充任,准许其参政议政 。copyright /font>

秦朝背负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的原因是什么?[图]
文章图片
今日新鲜事br />然而,秦始皇的一切努力最终付诸东流,例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意图通过“泰山封禅”来获得齐鲁士子的认可,结果却换来山东儒生的嘲笑 。又如担任“博士”的六国士子,他们不仅态度傲慢,在参议国政时一言不发,却又在私底下对新政非议不断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齐人淳于越于廷宴之上重提“分封制”,这显然触怒了秦始皇的底线,最终引发了“焚诗书”事件 。https://www.br />
虽说“焚诗书”事件事出有因,且对此后的思想文化融合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对于当时的士子阶层来说,此举简直就是在摧毁他们所奉行的学说,这自然引起了他们的愤怒 。彼时读书人毕竟较少,这些士子无疑掌握有极大的话语权,再加上汉朝之时的舆论趋势,秦朝皇自然难免遭到非议,而这些都对后世评价秦朝产生了极大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