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是是一场殊死搏斗,为什么出兵时大家会前歌后舞?(多图)

说到牧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https://www.br />关于牧野之战,史书留下不少描述,让后人了解了三千年前的那一场决定商周命运的战争,但也有不少记载令人读来费解,其中之一是牧野之战中“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今日新鲜事/font>
屈原《天问》:武王三军,人人乐战,并载驱载驰,赴敌争先,前歌后舞,凫噪欢呼 。《尚书大传》: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欢乐歌舞以待旦.......惟丙午,王还师,师乃鼓躁,师乃慆,前歌后舞”;《白虎通·礼乐》:武王起兵,前歌后舞…… https://www.br />综合这些记载可知,武王伐纣出兵之后,就是一路欢歌笑语、载歌载舞,到了商郊之后、牧野之战前一夜,周人大军竟然还“欢乐歌舞以待旦”,第二天牧野之战中又是前歌后舞 。br />我们都知道,牧野之战是周革殷命的一场决战,是一场以小博大、以弱击强的战争,是一场商周两国的殊死较量,而歌舞代表轻松与愉快,两者并列在一起非常不合常理 。那么,“前歌后舞”之说是史家杜撰,还是另有隐情? [985424.com]


牧野之战是是一场殊死搏斗,为什么出兵时大家会前歌后舞?(多图)
文章图片
史书记载了一种可能:武王伐纣是一场无比圣洁的正义之战,周人大军一到,殷人立即土崩瓦解 。周武王代表正义,相信必然会战胜纣王,因此或许才会一路载歌载舞、欢声笑语 。今日新鲜事/font>
《史记·周本纪》记载:“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 。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 。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 [985424.com]
《孟子·尽心下》记载:“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如何其血流漂杵也?”孟子否定牧野之战的血流漂杵,认为仁者无敌,以仁义伐不仁必然无比轻松,纣王大军甚至欢呼周人到来 。https://www.br />这一逻辑就是周武王代表仁义,纣王代表邪恶,而“仁义必胜邪恶”,于是周武王率领仁义大军,犹如郊游一般载歌载舞 。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肯定不可能,仁者无敌于天下只是儒家臆想 。况且,与这两段记载不同的是,武王伐纣时态度非常谨慎,对纣王非常重视 。www./font>
古公亶父时期,周人就已谋划商朝,学者将之称为“剪商” 。经过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周武王四代百年努力,终于迎来了伐商时机 。那么,在这一场伐商战争中,周武王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copyright br />

牧野之战是是一场殊死搏斗,为什么出兵时大家会前歌后舞?(多图)
文章图片
第一,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在孟津观兵,会盟者有八百诸侯,诸侯都说可以出兵伐纣了,但周武王却称时机未到 。所谓时机未到,无非是纣王实力还很强大,周人此时出兵胜算不大而已,于是周武王否定了同盟诸侯的建议 。内容来自br />第二,周人是小邦,殷人是大邦,以小邦击大邦,必须要把握机会一击必杀,因此牧野之战前,周武王鼓舞士气时说,“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 。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意思是机会难得,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更不会有第三次了 。br />
与此同时,“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纣王军队看似非常整齐强大,于是周武王再一次强调了战术纪律,“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 。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要求军队不能乱了行列阵型,对步法、击打都有严格的要求 。https://www.br />通过这些描述可知,周武王态度非常鲜明,对牧野之战极为严谨,不太可能有载歌载舞的心情 。既然如此,诸多典籍中的“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件事与“川军”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