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一步步走向辅政大臣之位,真的只是靠关系吗?(多图)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权臣霍光的故事 。https://www.br />《史记》作为一部非官方修订的史书,带有很多作者司马迁个人的主观色彩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褒扬李广,而对卫青、霍去病颇有微词 。之所以这样,也许是因为在他的观念中,李广是正儿八经的将门世家,卫、霍则是“外戚” 。内容来自br />
霍光一步步走向辅政大臣之位,真的只是靠关系吗?(多图)
文章图片
内容来自br />在《佞幸列传》中,司马迁首先列举了汉文帝以来时期靠着奉承、溜须拍马而得到恩宠的佞臣,比如给汉文帝吸脓的邓通、与汉武帝同睡同起的韩嫣等,末了,还阴阴的提到了对中国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两位英雄: [985424.com]
自是之後,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https://www.br />
他的意思是说,宫内被皇上宠幸的臣子,大都出自外戚,这些人都不值一提;卫青、霍去病也是凭借外戚的关系而得到宠幸,不过,他们最后依靠自己的才能求得上进 。br />严格来讲,卫、霍确实是外戚 。[985424.com]
卫青出身低贱,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人奴之生” 。从小到大,都是平阳侯家的奴仆 。直到公元前139年,他的姐姐卫子夫入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后,卫青的人生才得以改观 。到了公元前130年,他已经被任命为车骑将军 。www.br />
从上面这过程来看,卫青确实像走后门的外戚 。不过在那个没有科举制的时代,皇帝从亲戚中挑选人才,也并没有什么毛病 。br />西汉的人才选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察举制,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标准主要有四方面:品德好,有知识,明法令,头脑清醒 。二是征辟制,即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皇帝本人和州郡官员都可以这么做,招人的标准大致是有名望、品学兼优等 。www.br />
霍光一步步走向辅政大臣之位,真的只是靠关系吗?(多图)
文章图片
www.br />由此可见,这两种方式,都比较主观,自然免不了出现任人以私的情况 。当然了,人才不问出处,最终都要靠真本事才混得下去 。br />而卫青,就是属于关系户中的佼佼者 。今日新鲜事br />汉武帝即位后,就着手改变数十年来对匈奴的委曲求全政策,转而付诸武力 。但很不幸,在公元前133年精心设下的马邑之围,由于将领水平不足,最终沦为了笑柄 。此后的汉武帝,不得不开始自己物色人选 。br />到了公元前129年,面对匈奴的频繁袭扰,汉武帝派出四路大军迎击,他们分别是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每人带着1万骑兵 。最终,公孙贺一无所获;公孙敖、李广遭遇惨败,损失兵马七八成,李广本人也被俘虏;只有卫青一人获得了胜利,斩首匈奴人700多 。copyright br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汉武帝,你会选谁带兵?答案不言自明 。从此以后,卫青就成了汉军的头号统帅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大败匈奴,夺回了河南地,也就是当初在秦朝时蒙恬夺下、秦末被匈奴再度抢回的河套地区,其后汉朝在此设立朔方郡,成了中原对抗北方草原的前线基地 。[985424.com]
可以说,卫青的出现,才解决了汉武帝手上没像样统帅的窘境 。而霍去病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汉匈战争的格局 。今日新鲜事/font>
公元前123年,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年仅十八岁时,受到武帝欣赏,入朝担任了侍中 。这位小伙生性尚武、极其善于骑射,汉武帝就让他跟随卫青出征,并调拨了800骑兵给他指挥 。https://www.br />
没想到,他首次带兵,就打破了汉军的传统作战模式:他带着这800人孤军奋进,主动寻找战机,共歼敌2028人,战功冠绝全军,回师后被封为冠军侯 。copyright 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