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锁由长命缕演变而来,汉代时就已流传到哪些地方?(组图)

长命锁是从“长命缕”演变来的,拴五色丝线(长命缕)之俗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或为上古时代南方古越人的文身遗俗,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这习俗自汉代时已流传到北方中原各地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copyright br />据《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又“五彩,辟五兵也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在汉代 。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 。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 。copyright br />
长命锁由长命缕演变而来,汉代时就已流传到哪些地方?(组图)
文章图片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 。不仅用于端午,还用于夏至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继续存在 。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入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 。www./font>
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 。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可见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等物,在当时京都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少店铺和市贩,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 。www.br />到了明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儿童,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 。一般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百索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了长命锁 。www.br />
【长命锁由长命缕演变而来,汉代时就已流传到哪些地方?(组图)】长命锁一般都用金银宝玉来制作,锁上刻有“长命富贵”、“福寿万年”、“长命百岁”、“玉堂富贵”等吉祥祝语,另一面则有“麒麟送子”等传统图案 。也有的做成如意的样子,在上面雕出寿桃、蝙蝠、金鱼、莲花等吉祥图案 。br />
长命锁由长命缕演变而来,汉代时就已流传到哪些地方?(组图)
文章图片
/font>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作用” 。可见佩戴银质的长命锁,对身体的调养作用是确实存在的 。贫穷人家会用铜钱、布、丝线来制作,也有求个好兆头的意义在里面 。copyright br />新生儿满百日或周岁举行的仪式中最为流行的是挂长命锁 。锁是一种起封闭作用的器具,门、箱等一旦上锁,就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 。把锁的用处加以夸张引申,便可用来锁住无形的事物 。长命锁更多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市面上主流的是以银材质为主要的打造素材 。今日新鲜事br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985424.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