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在医疗人工智能里「集体哑火」的BAT( 五 )


同一时间宣布的,还有美国堪萨斯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系正教授浣军加盟百度。
彼时的医疗人工智能生猛、有力量,全年有超过2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总额超过17亿人民币,行业的热情被推到了最高点。有钱、有人、有名,当时的BAT在医学影像AI领域春风得意、壮志待酬。
现在回首BAT的创业历程,仍然充满很多的想象空间。但是,历史不能倒流。
审批这道题,该做还得做靠投资生存,公司始终是在 “生死倒计时”。在研发过程中,寻找更多样的盈利途径才是正途。
虽然,巨头或许没有给医疗团队设置太多短期的营收KPI;虽然,在AI医学影像技术的商业化路径上,拿证只是一小步——完成后距离明确的、全面的业绩增长还有相当距离;虽然,可以将“无证”归结为巨头平台化战略、开放心态、连接器的结果。
但是,“无证经营”终究是一件没有安全感的事情。
BAT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人才和技术的聚集地,在目前十多家创业公司拿证的情况下,这样的局面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不过,一个好的消息是,截止2021年6月,累积进入创新通道的独立软件类AI已达到10个。可以预见,2021年的医疗AI市场仍将迎来一轮新的巨变。正如上文所言,医疗AI并不是一个靠品牌就能撬动的行业。三类证只是打开了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大门。
或许到了当下,真正的厮杀才刚刚开始,留给BAT的这道审批题,该做还得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