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听听这些在东北的浙商怎么说( 二 )

www./font>
“浙商总会大健康委员会浙商健康俱乐部抚松基地去年刚刚落户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浙商全国500强’中的很多企业也都有到东北投资,还有很多浙商企业在继续加大对东北的投资,足以说明东北的营商环境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差 。”作为在杭的吉林人,浙江省吉林商会执行会长刘士龙聊到本次事件引发的舆论时,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的心情 。他认为,南方普通民众对东北经济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在多年对接浙江和吉林的政商界的过程中,刘士龙也看到吉林省各级政府向浙江学习的积极心态 。“东北三省的政府这几年正在努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内容来自br />
中旭集团董事长曾昌飚是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在东北创业已经25年的他对于东北投资环境情况似乎更有发言权 。对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曾昌飚认为比较片面,个别官员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个东北地区 。东北人直爽、做事利索,东北资源丰富……东北三省拥有让他坚持在沈阳创业二十多年的充足理由 。“但是,东北在司法公正、政务办事速度等方面,确实需要给公众尤其是企业家更大的信心 。尤其是这几年反腐后,不作为的情况比较严重,需端正思想,加大改变力度,针对原来不好的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才能解决问题 。”曾昌飚说道 。今日新鲜事/font>
“浙商最大的特点是在哪儿都能发现商机,并且能迅速付诸行动 。地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当地政府领导是否重视企业家 。”曾昌飚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于企业家来说哪里都有商机,能否留住企业家更多的是看当地政府对企业家的重视程度 。/font>
企业家要的不止是利益,还有情谊 今日新鲜事br />【投资不过山海关?听听这些在东北的浙商怎么说】作为在外浙商,曾昌飚总结浙江和东北投资环境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对于企业的态度上 。浙江对民企非常热情,而东北这几年在重视民企、招商引资等方面都有些弱化 。br />在吉林创业二十余年的浙商周良善对此也深有体会:“浙江对企业家的重视程度、服务企业的格局,值得东北学习 。企业家是国家的、是社会的,不是一个地方的 。浙江对于企业家一视同仁的态度,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家来创业 。”不过,周良善补充道,这几年在互相的学习对接中,东北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很多 。内容来自/font>
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诚信守法的法治精神、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是新时代浙商精神,也正是这些精神,激发着企业家继续努力、继续创业的激情 。但不得不承认,对于从创业、守业到破业(转型突破)的浙商来说,是否继续留在东北,也是目前考虑的问题 。[985424.com]
东北投资环境到底如何,企业家有着自己的一把尺子 。身在其中的浙商,渴望一个更好的东北,一个能够继续留住他们的新时代东北 。“我们具有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继续在等待 。”曾昌飚说 。[985424.com]
沿海很多企业,不喜欢也不愿意到东北去投资,原因简单且大同小异:办事烦、办事难,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化运作氛围与环境 。点开“知乎”上对于“东北是否能振兴”的话题,是东北年轻一代一连串长长的讨伐之声 。新一代的东北人,不愿也不甘于守旧,而努力去寻求与经济时代脚步接轨的变迁之道 。内容来自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