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晟:张居正选的接班人,最后结局如何?

张居正在世时依靠强力手段扫清了改革的一切障碍,为改革的持续铺平了道路 。身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张居正相当清楚为政之道在于“张弛有度”,所以在病重之时,他选择了性格温和、谦恭有礼的潘晟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目的就是想让他来缓和改革制造出的各种矛盾,从而保证改革能持续下去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张居正去世仅四天,还未上任的潘晟就被迫致仕 。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内容来自/font>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为改革呕心沥血达十年之久的张居正病倒了 。期间虽然神宗皇帝朱翊钧频频问候,并派太医照料,但张居正的病情却愈发严重,最后竟然“糜饮不进” 。br />
此时,早已习惯了“朝中大小政务悉听江陵(张居正)裁夺”的皇帝朱翊钧顿感手足无措,于是他下诏给张居正:“闻先生糜饮不进,朕心忧虑 。国家大事,当一一为朕言之 。” 今日新鲜事br />
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的张居正在接到皇帝的诏书后,便开始考虑自己去世后改革如何持续的问题 。恰巧此时,一直支持张居正的司礼监太监冯保向他推荐了性格温和、谦恭有礼的潘晟 。[985424.com]
潘晟:张居正选的接班人,最后结局如何?
文章图片
身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张居正相当清楚为政之道在于“张弛有度” 。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他不得不采取了打击反对改革的官吏、禁毁天下书院等强力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必然会制造出各种矛盾,所以他去世后必须要有一个态度温和的接班人来缓和这些矛盾,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持续下去 。并且,改革要想持续下去还离不开司礼监的支持,而由冯保推荐的潘晟必然能够维持张居正在世时同司礼监之间的融洽关系 。[985424.com]
这种情况下,潘晟无疑是接班人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在给皇帝朱翊钧的密奏中,张居正推荐潘晟来接替自己 。[985424.com]
做出这些安排后,张居正算是了无牵挂了,他认为改革必然能在潘晟和冯保两人的保驾下顺利持续下去 。皇帝朱翊钧也安心了,他觉得自己依然能像张居正在世时那样做个太平天子 。[985424.com]
万历十年六月十八日,潘晟启程赶赴京师 。两日之后,张居正病逝 。br />张居正病逝后,万历皇帝朱翊钧悲伤不已,立即宣布为之辍朝,并且为了表达对对张居正生前功劳的肯定,还追赠其为上柱国,谥号“文忠”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张居正时代并没有过去 。br />然而,有些政治嗅觉敏锐的大臣却从万历皇帝朱翊钧给张居正所上的谥号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自唐以后,历朝历代通过科举入仕的文官都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 。要得到这个谥号不仅得是当时文官的楷模,还必须得立下卓著的功绩,所以历史上仅有如范仲淹、曾国藩等为数不多的文官得到了文正这个谥号 。以张居正挽救统治危机、给大明王朝续命的功绩和十年间的呕心沥血,他绝对应该获得文正这一谥号,而张居正最后得到的谥号却是比文正低一级的文忠 。今日新鲜事br />那些政治嗅觉敏锐的大臣们自然明白文正与文忠之间的一字之差,散发出的却是皇帝心中对张居正已经产生不满的味道 。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还不敢据此做出任何反应,因为冯保还在、因为潘晟即将到达京师 。但是,他们中的两个人却不得不做出反应了 。https://www./font>
潘晟:张居正选的接班人,最后结局如何?
文章图片
这两个人一个叫张四维、一个叫申时行,他们都是作为张居正的亲信而被推荐入阁的,可张居正在安排身后事的时候偏偏忽略了他俩 。copyright br />当张居正选择潘晟作为接班人的消息传来时,张四维和申时行顿感大事不妙:潘晟不仅是张居正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背后还有冯保的支持,一旦他顺利入阁,张四维和申时行肯定要被边缘化 。于是两人一致决定不能让潘晟入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