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是如何发明的?他经历了哪些变迁呢?(组图)( 二 )


(一)羽脊式刺刀 今日新鲜事br />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设法增加这类刺刀的杀伤力,于是开始仿制锥形刺刀,在刀身两侧都加上一条脊,刀的截面呈“t”字形 。这种刺刀便被称为“羽脊”式刺刀 。最早的羽脊式刺刀,是英国p1855兰开斯特刺刀 。其后各国人将之进行改进使之更接近锥形刺刀,法国m1874式刺刀就是典型的羽脊式刺刀 。内容来自br />
羽脊式刺刀与锥形刺刀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刀刃是开锋的,刀尖尖锐且上下两头均开刃,刀宽远大于两凸起的棱脊,截面呈“t”字形 。这种设计在保留了刀剑类刺刀功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其杀伤力 。但由于制作工艺繁杂,因此未能在军队中普及 。德国对于羽脊式刺刀的运用最多,如德国m1860式刺刀和m1898式刺刀就是典型的羽脊式刺刀 。br />
(二)血槽 https://www.br />除了上面这种羽脊式刺刀以外,人们开始尝试在刀身中设置血槽 。血槽的作用有三个:第一,防止刺刀刺入人体后,肌肉收缩及血液的粘附使得刺刀不易拔出;第二,减轻刀身的重量;第三,加强了刀身侧向受力的能力,提高刺刀的刚性 。copyright br />一般的刺刀,刀身两侧各设有一道血槽;少部分则两侧各有两道、刀身共计四道血槽;还有的刺刀由于种种原因刀身不具血槽 。我国的81式刺刀便是这种单侧双血槽的刺刀,而无血槽的刺刀以前苏联生产的akm及ak74刺刀最为典型 。今日新鲜事br />【刺刀是如何发明的?他经历了哪些变迁呢?(组图)】(三)锯齿 [985424.com]
除了血槽以外,另一种提高刺刀杀伤力的结构就是锯齿了 。一旦刺刀刺入人体,当刀身抽出或转动时,这些刀身上的锯齿将破坏所接触到的一切结构,进一步扩大伤口 。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一战时期德国所用的“屠夫”刺刀了 。这种结构后来被广为使用,并不单为德国所有 。即使是现代,这种锯齿结构仍见诸各国的刺刀 。当然,其功能也有所拓展、转变 。内容来自/font>
四. 匕首形刺刀 内容来自br />
刀剑形刺刀由于其长度太长、重量太重,有时无法适应复杂的野外环境与战场环境,因此其长度逐渐变短,最终固定为匕首形刺刀,并且功能也逐渐拓展 。以美国的军用刺刀为例 。20世纪初期的m1905式刺刀,刃长40.6厘米,总长520厘米;m1917式刺刀,刃长43.5厘米,总长55.8厘米 。copyright /font>
但到了m1型刺刀,其刃长和总长就分别缩减为25厘米和36.5厘米了;到了m4刺刀,刃长和总长分别为16.5厘米和29.5厘米 。其后的美国军用刺刀,总长基本都维持在30厘米左右 。copyright br />m1的出现,象征着美国进入了短刺刀时代 。不仅仅是在美国,世界各国都在缩短其刺刀的长度 。最广为人知的m9刺刀,其刃长18.2厘米,刀身长31厘米 。而现今解放军所配备的95式刺刀,与m9极为相似 。https://www.br />近现代的刺刀,长度较之前大为缩短,且功能更加多样化 。这些刺刀,不仅保留着其原本自卫的用途,也为士兵在复杂的野外环境及战场环境提供了更有力的生存保障 。内容来自br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