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价体系失真,扼住了电商经济的喉咙( 二 )
但如今评价内容却被商家左右,商品评价体系成了“粉饰”商家的工具。
好评失真,不只是造假,而是消费者也在放弃真实评价的机会。快递包裹塞进一张好评返现卡,只要顾客给了好评,事后截图给客服,便可获得现金,这使得不少原本不想评价或评价一般的用户,为了获得返现而做出好评。
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买了一个月基金发现赚的钱还不如外卖返现来得多,稳赚不赔的买卖不做白不做”,多少打工人因为这3元外卖返现拍美照、写好评。甚至,他们还开始职业化,摇身一变成为了大众所熟知的KOC。
这直接导致,真实用户的评论已经无法成为有效参考,商品评价体系的价值实际正在被浪费和瓦解。
消失的差评一件商品好评如潮,聪明的消费者大多已经能从千篇一律的内容中察觉真相,也因此,差评的存在显得尤为真实。越来越多的用户依据差评数量是否适宜,来判定商家到底是不是刷了单,也决定要不要购买。
当然,差评存在的最大价值是制衡商家。相比电话等投诉机制,在商品下方挂着无法删除的差评,这对商家的制约力要大得多,由此才能促使商家在平台上保持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
一度有人认为差评制度会成为绑架商家的隐患,但如今给商品差评,受到困扰的反而是消费者。
近年来,因为一个差评而引发的矛盾纠纷越发普遍。有些用户因为缺斤少两给了差评,收到了一封接着一封的死亡短信;有些用户因为买到假货给了差评,连续被网络电话骚扰一个多星期。“郑州女孩因给差评被千里追打”、“男子给差评后,两秒一条短信遭信息轰炸”…商家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不少消费者在经历了狂轰乱炸及维权不成之后,已经放弃了在平台上写“中差评”的意愿,如果买到“假货”或者“不适用的”,直接协商退货退款。
很多用户在购物查看一个产品的用户评价时,都有一种感觉,前面数十条内容几乎都被好评覆盖,直到下拉很久才能找到只言片语的差评。这不只是因为平台展示的评价页面经过精心处理,而是差评本身就是在减少。
除此之外,给差评还逐渐陷入了一种道德困境,无论是商家卖惨式地求好评,还是社会对服务提供者普遍透露出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都在逼迫消费者放弃自己的差评权。
最典型的就是外卖差评,外卖小哥困于系统,引发了大众对这一群体的同情,同情转变为送餐时的包容可以理解,可是因为他们辛苦而不给差评,这不是善良,更像是以一种高人一等的视角去“施舍”。
服务好给好评,服务差给差评,这本应是消费者的评价自由,道德绑架反而违背了商品评价体系的初衷。
商品评价体系从无到有,本身是电商行业的一大创新,这种创新延续到外卖、社交、社区等主流平台,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互联网评价规则。不过从体系构建之初,电商平台实际上并没有想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商品评价体系偏向以好评作为信用基础,还是以差评作为信用基础,这或许才致使大众趋利避害的本性下逐渐形成了当下好评泛滥、差评消失的失衡状态。
更何况平台原本应该保持第三方中立的角色,可是我们看到平台在评价流程和展示中明显偏向商家,这是在变相削弱用户的主动权。
评价体系失真反噬电商经济电商构建商品评价体系之后,消费者和商家围绕好评、差评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斗争,而在这场博弈中,主动权已经从消费者转移到商家。一方面,商家找到了一套差评删除或修改的方法,差评对商家的影响不如从前,另一方面,商家可以批量生产和复制好评,而不再依靠消费者自发评论。
推荐阅读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
- 拼多多不出评价怎么回事?不出评价的订单有权重吗?
- 数字经济|中国数字经济2021年度盘点与2022年度预测
- 工业区|搭平台“找朋友”,让企业间擦火花嘉定全流程服务在线新经济企业
- 评价|天猫上线商家侧评价工具“晒单有礼”
- 总结|敦煌网发布2021跨境总结:“节庆聚会”、“居家经济”轮番引领海外消费
- bB2B营销平台搭建实战(四):“千人千面”的官网内容营销体系
- 桌面|OriginOS Ocean原子组件体系再升级 人机交互更高效
- 文娱|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文娱领域市场经营活动专项治理
- 森林|元气森林出海在亚马逊开店,看看美国消费者怎么评价它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