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这样得逞的 特大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真相大起底( 二 )


每天都开“经验交流会” “剧本”经常变换 https://www.br />据今年33岁的庄某交代,2014年他和弟弟在跑社会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蛋哥”的男子 。热情的“蛋哥”给他们介绍了一份工作,其实就是去柬埔寨金边市实施电信诈骗活动 。从2016年4月起,庄某兄弟二人就被2号团伙安排住进了柬埔寨金边市郊区的一栋别墅,专门从事电信诈骗活动 。https://www.br />但是,令庄某两兄弟失望的是,接下来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光鲜 。开始工作时,他们的手机和护照就被人没收了,连别墅的窗户也被黑布遮了起来 。https://www.br />
刚开始,庄某想过离开,但是看打打电话就有高收入,他还是心动了 。因为一旦诈骗成功,一线话务员可以提成5%,二线话务员可以提成8%,三线话务员可以提成7% 。内容来自br />更有意思的是,下午两三点下班后,他们还得参加团伙组织的“经验交流会” 。会上,他们得仔细研究所谓的“剧本”,并根据具体情况时常更换“剧本” 。据统计,仅他们所在团伙被查获“剧本”就多达45张 。其中的内容除了实施电信诈骗活动的具体步骤外,还特别罗列出遇到问题时如何应对的一些策略 。他们会将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用红蓝两色的签字笔进行标注,甚至还在一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工作计划 。br />需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做到“三不一要” copyright br />
温州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办案检察官说,近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给社会公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侵害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为遏制电信诈骗活动的蔓延势头,在司法机关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社会公众也应当提高防范意识,尽量做到“三不一要”: copyright br />
“一不”,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为初步得到被害人的信任,诈骗分子往往连吓带骗,以被害人涉嫌犯罪为由,理直气壮地提供所谓的“公安机关”的电话号码,因诈骗分子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号,所以被害人仅仅根据显示的号码或者诈骗分子自报的号码无法通过114查询识别 。/font>
“二不”,不透露 。不要轻易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 。为进一步设置圈套,诈骗分子有时会以电话笔录的形式套取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为下一步的诈骗活动做准备,甚至根据被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制作假通缉令,让被害人确信自己“被涉嫌犯罪” 。www.br />“三不”,不转账 。无论诈骗分子以何种理由行骗,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保证个人账户资金安全 。为获得诈骗成功,诈骗分子或让被告人根据其指示在ATM机上操作,故意引导被害人进入英文界面,通过被害人之手实现资金转移;或向被害人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以清查资金为由,让被害人配合调查主动转账 。www.br />“一要”,要及时报案 。若已经上当受骗,资金无法挽回,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注意固定、保存诈骗分子的账号、联系方式等证据,以便公安机关根据线索破案 。[985424.com]

www./fon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