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久历戎行,但为何却在赤壁之战中屡犯战略上的错误?( 二 )


军事上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得曹操踌躇满志,轻敌自大,企图乘胜顺流东下,占领 整个长江以东的地区,一举消灭孙权势力 。尽管谋士贾诩建议他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 休养军民,巩固新占地,然后再以强大优势迫降孙权,可是曹操哪里听得进去 。https://www.br />
在强敌压境、存亡未卜的危急关头,孙权和刘备两股势力为了避免彻底覆灭的共同 命运,终于结成了联合抗曹的军事同盟 。www./font>
早在曹操进兵荆州以前,东吴即曾打算夺占荆州与曹操对峙 。刘表死后,孙权又派 鲁肃以吊丧为名去侦察情况 。鲁肃抵江陵时,刘琮已投降了曹操,刘备正向南撤退 。鲁 肃当机立断,即在当阳长坂坡会见刘备,说明联合抗曹的意向 。处于困境的刘备欣然接 受了这个建议,并派诸葛亮随同鲁肃前去会见孙权 。诸葛亮向孙权分析了敌我形势 。指 出:刘备最近虽兵败长坂坡,但是尚拥有水陆2万余众的实力 。曹操虽然兵多势众,但 经长途跋涉,连续作战,非常疲惫,就像一支飞到尽头的箭镞,它的力量连一层薄薄的 绸子也穿不透了 。www.br />
何况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又是新占之地,人心不服 。在这种形势下, 只要孙、刘双方同心协力,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击破曹军,造就三分天下的局面 。孙权 对他的这番精辟分析深表赞同 。可是当时东吴内部也存在着反对抵抗、主张投降的势力 。[985424.com]
曹操久历戎行,但为何却在赤壁之战中屡犯战略上的错误?
文章图片

www.br />
长史张昭等人为曹军的声势所慑服,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多势众,又 挟新定荆州之胜,势不可挡 。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东吴难以抗衡,不如趁早投降 。张昭 是东吴的重臣,颇具影响,他这样的态度,使得孙权感到左右为难 。这时鲁肃就竭力密 劝孙权召回东吴军事主帅周瑜商讨对策 。内容来自br />周谕奉召从鄱阳赶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他同样主张坚决抗御曹操 。他以为: 曹操虽已统一北方,但其后方并不稳定 。马超、韩遂在凉州的割据,对曹操侧后是潜在 的重大威胁 。曹操舍弃北方军队善于骑战的长处,而同吴军进行水上较量,这是舍长就 短 。加上时值初冬,马乏饲料,北方部队远来江南,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这些都是用 兵之大忌,曹操贸然东下,失败不可避免 。紧接着,周瑜又向孙权分析了曹操的兵力 。www.br />指出曹操的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疲惫不堪;荆州的降兵最多不过七八万人,而 且心存恐惧,斗志低落 。这样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并不可惧,只要动用精兵五万,就 足以打败它 。周瑜深入全面的分析,使孙权更加坚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 。于是便拨精兵 3万,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军与刘备会师,共同抗击曹操 。内容来自br />公元208年10月,周瑜率兵沿长江西上到樊口与刘备会师 。尔后继续挺进,在赤壁 (今湖北嘉鱼东北)与曹军打了一个遭遇战 。曹军受挫,退回江北,屯军乌林(今湖北 嘉鱼西),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孙、刘联军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优势,但毕竟是力量弱小,要打败强大 的曹军谈何容易!可是,机遇总是喜欢那些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胜利的天平倾向了弱 者孙、刘一边 。这中间的关键,就是孙、刘联军的统帅们能够比较敌我优劣长短,善于 捕捉战机,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 乘隙蹈虚,欺敌误敌,因风放火,以火助攻 。www./font>
当时曹军中疾病流行,又因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长江的风浪把他们颠簸得口吐 黄水,苦不堪言 。于是只好把战船用铁环“首尾相接”起来 。周瑜的部将黄盖针对敌强 我弱、不宜持久及曹军士气低落、战船连接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火攻,奇袭曹军战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