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结束后 士兵为什么不能马上脱铠甲[图]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打仗 ,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copyright br />
古时打仗 , 下到士兵上到将领 , 都必须穿上厚重的铠甲 , 奇怪的是战争结束后 , 军队的将领总是会要求士兵们不可以立即将铠甲脱掉 , 这基本上已经成为古时军队的一个硬性规定 。有很多朋友会好奇 , 为何已经打完了仗 , 再热也不能脱盔甲?看看常遇春怎么死的大家就明白了 。copyright br />
古代打仗结束后 士兵为什么不能马上脱铠甲[图]
文章图片
在秦朝时期 , 铠和甲是各自独立的 , 其中铠指的是用铁制造的部分 , 甲指的是用皮革材质制造的部分 。在作战时 , 根据战势、地势的不同 , 有时用铠 , 有时用甲 。当时的朝代还处在冷兵器时期 , 武器的研发和制造不是很先进 , 铠和甲的出现为战斗提升了较高的防御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 , 兵器的制造技术攀升 , 各种武器种类逐渐增多 , 原本铠与甲分开的形式已经不足以抵挡敌人的进攻 , 于是经过工匠们的不断研究后 , 将铠与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 制造出了铠甲 。内容来自br />
古代打仗结束后 士兵为什么不能马上脱铠甲[图]
文章图片
铠甲除了重量大之外还具有防风的性质 , 为了边疆战士们的安全 , 铠甲从设计上就尊崇越严密越好的原理 , 这个优点大大降低了战争中人员的损伤 。铠甲主要用于抵抗冷兵器的攻击 , 客观上讲 , 这种防御工具是片面的 。到了明清时期 , 武器装备升级 , 开始出现各种枪支弹药 , 铠甲的劣势出现 , 在战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 再加上铠甲上身笨重 , 战争中行动不便 , 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第三次改良 。改良后的铠甲重量减轻 , 对于炮弹的攻击力大大减轻 , 有效的防止士兵被震伤或者震死 。内容来自br />
古代打仗结束后 士兵为什么不能马上脱铠甲[图]
文章图片
什么是 “卸甲风”呢 , 简单来说就是军人长时间穿戴铠甲战斗 , 由于铠甲重量大防风性能好 , 将士们身体的热量和汗液不好排出 , 导致身体的温度居高不下 。在战斗中 , 人的肾上腺激素上升 , 心跳加快 , 致使身体的血液流速加快 , 血管膨胀 。战斗更会使人的元气大伤 , 消耗大量氧气 , 很容易使人出现缺氧的现象 。大量流汗使得体内的微量元素流失加快 , 战斗后突然脱下铠甲 , 很容易引发疾病“卸甲风” 。br />
古代打仗结束后 士兵为什么不能马上脱铠甲[图]
文章图片
这种疾病也不是空穴来风 , 据记载 , 在宋朝时期 , 经常就会使用这样的盔甲 , 重约二十九公斤 , 到明朝时期 , 重量才得以减轻 , 但重量仍然有十三公斤左右 。可想而知 , 古时士兵在战斗时 , 每天穿着又重又闷的铠甲 , 在身体大汗淋漓的情况下 , 刚结束战斗为了贪图一时凉爽脱掉铠甲 , 很容易让“卸甲风”找上门 。/font>
古代打仗结束后 士兵为什么不能马上脱铠甲[图]
文章图片
史书记载 , 常遇春在一次战斗后 , 二话不说直接脱下铠甲想要凉快一下 , 虽然军队中的军医知道“卸甲风”的危害 , 但没人敢上前劝阻他 , 稍有不慎就怕掉脑袋 。果不其然 , 在常遇春脱下盔甲之后 , 草原上的冷风直接灌进他被汗打湿的身体 , 汗液大量蒸发致使体温急速下降、血管收缩 , 他的心脏负担过大 , 无法正常调节血液流动 , 加上身体缺氧 , 一连串的问题引发肺部损伤 , 更让血管出现血栓 , 直接导致中风 。于是在后来的正规军队中 , 便有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一次战斗结束后 , 将军和士兵都不允许立刻脱掉自己身上的铠甲 。今日新鲜事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