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收官口碑佳作获8.3高分( 二 )


《我在敦煌》总策划张帆说,敦煌的题材很少用大量笔墨展现女性,但我们却将镜头对准了这些敦煌的女儿 。无论是执着于弘扬敦煌舞但缺失父爱的苏瑞璇、还是十四岁就开始在丝路沿线游历,见过苦难,见过欢乐的宫寂寞,亦或是敦煌研究院壁画临摹师徐铭君这样,与丈夫异地而处的敦煌漂一族 。她们温柔且刚毅,慈忍亦自信,一个回眸、一个转身,都衬托出敦煌女性穿越古今的美丽 。她们或是女儿、或是母亲,或是妻子,但无论经济、人格还是身份,都以独立为根骨,她们借由着各种各样的契机,来到敦煌,“长袖善舞”的追寻梦想 。


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收官口碑佳作获8.3高分
文章图片
敦煌永葆青春
古老的城市如何保持生机,当然是永远有年轻人来,敦煌亦如是,莫高里工匠村不只是喜欢彩塑技艺的年轻人慕名来到这里学习,还有作家、采访人员、画家等,都是因为喜欢敦煌文化而汇聚在此,一起过着充满诗意的乡居生活 。莫高窟的前辈们常对年轻人说:“先吃惯莫高窟的饭,喝惯莫高窟的水,临摹十年,再谈创作 。”90后佛系青年小付在莫高窟求学取经,同时照见自己,耿耿望向内心深处的热爱,漫山遍野的寂寞都不足以影响这份信念 。
一代代年轻人来到敦煌,将青春献给大漠 。时间拉回90年代,杨韬的青春、牛玉生的青春、杜永卫的青春也如此这般 。过去与现在,那些存在了几百上千年的文物依旧散发着光芒,而修复这些文物的人却不在了,日复一日,徒弟又带起了徒弟,总有年轻的人,延续着活态的传承,青春永远都是可以无数次生长,以延续奇迹,生长慈悲 。


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收官口碑佳作获8.3高分
文章图片
文明的轨迹一直都在普通人的血肉里,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待生活,人文纪录片《我在敦煌》从点滴日常中挤出生命的力量,用最普世的亲情、爱情、友情,还原出敦煌的市井和亲切,把单个个体的周遭际遇和敦煌一脉相承的守护联系起来,从片断到整体,从方寸到寰宇,“人就像是一颗颗散落的珠子,而文化则是那根强韧的线,将人们串起来成为社会 。”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串联起来,成为了真实的让你我有所寄托的敦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