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私藏铠甲真的是重罪要杀头吗?真相是什么(图)
古代带刀剑没事藏铠甲杀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一种法在网上广泛流传并被很多人接受:“在古代,民间持有兵器没事,要是私藏一副铠甲就会被斩首!”其实这也就是为鹰酱禁止带入防弹衣做辩护,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法律规定民间藏有铠甲一定要杀头 。在秦汉以前,甚至是鼓励民间持有兵器铠甲的,就是到了清朝,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禁止民间藏有枪械 。
【历史上私藏铠甲真的是重罪要杀头吗?真相是什么(图)】“私藏铠甲既斩首”一说的“最有力证据”,是“周亚夫买了五百套甲盾而被杀” 。但是一翻《汉书》《史记》就会戳穿这个谎言:第一,周亚夫并没有被杀(自己绝食);第二,周亚夫买的不是真正的铠甲(葬器,属于纸人纸马一类);第三,周勃虽死,但侯国仍在(由周亚夫兄弟继承);第四,周亚夫之死,是汉景帝要他死,跟是否有罪无关(政见不合) 。
“私藏铠甲既斩首”的“证据”不存在,而藏着铠甲不斩首,却是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的 。
文章图片
一、秦代的铠甲是可以作为货币用来交罚款的
秦军勇悍,经常是光头赤膊上阵,一手提着首级一手挟着俘虏,让六国将士闻风丧胆 。秦国那么多军人赤膊上阵,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秦国的法律很奇葩,老百姓犯了罪,最常见的处罚,第一个是罚钱,第二个就是罚铠甲 。如果一家总有人犯错,铠甲就都交上去当罚款了,再上阵杀敌,就是好光膀子了 。
睡虎地秦简的出土,让我们对秦朝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按照《秦律·徭律》的规定,朝廷征调你去服役,你没去,那么对不起,请交出两套铠甲来(乏弗行,貲二甲),如果你磨磨蹭蹭迟到了十天以上,罚一副铠甲(貲一甲) 。
老百姓经常被罚铠甲,当官的也不能幸免,《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规定:官员保举的人不称职,罚保举者两套铠甲;县里征调的士兵射击考核不合格,县尉也跟着遭殃(发弩射不中,尉貲二甲) 。
如果孔子生在秦朝,打仗肯定也得赤膊上阵,因为他教的弟子太多,家里有多少铠甲都不够罚的:“役使弟子超出法律规定,或者用竹板殴打,罚一甲;如果打破皮了,罚二甲 。”
秦朝为什么这么乐意罚甲而不是罚款呢?这当然是因为当时秦国全民皆兵,他们的三军都与别国不同:“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 。《商君书·兵守》”
因为全民皆兵,老少爷们一起上战场,兵器铠甲成了最重要的家产和战略物资,罚甲等于罚掉半条命,罚谁谁肉痛,所以罚甲比罚款更有震慑力 。
文章图片
这时候有人要反驳了:当时说的是罚你买铠甲上缴或让你出买铠甲的钱 。这就是一个悖论了:既然禁止民间持有铠甲,你上哪买去?
至于罚铠甲的钱,那就更不靠谱了,因为秦朝法律有明文规定,罚甲是罚甲,罚钱是罚钱:“罚铜准赎”,秦朝之所以除了罚甲还罚铜,是因为铜除了可以铸钱,还能制造箭镞——战国七雄,只有秦国的箭镞是青铜的,别的国家在就换成铁的了 。
全民皆兵的秦国,家家都有刀枪和铠甲,就等着开战的时候疆场立功,而当时造铠甲的和造兵器的是生死冤家:从自己家拿出来或买来上缴的铠甲,是要经过测试的,用戈矛弩箭攻击铠甲,攻破了,造铠甲的受罚,攻不破,造兵器的受罚,总有一个倒霉的 。
在汉朝,就更不用说了,良家子从军,不但自备兵器铠甲,就是马匹都要自带,如果你家里战马死光了,那么很不好意思,人家骑马跑,你就只能跑断两条腿跟着了 。
推荐阅读
- 数据库|历史上的五大数据泄露事件,你知道几个?
- 大数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 为个人信息穿上“安全铠甲”
- 180秒速览!如何为你的个人信息穿上“安全铠甲”
- 济宁|历史上的济宁著名女子
- 关羽|历史上关羽到底什么地位
- 周生辰|《周生如故》周生辰有原型?历史上的他,因高颜值被迫成太后情人
- 货币|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两种货币,一旦出现的话国家就要亡国了
- 鬼谷子|历史上不存在的4个人物,个个家喻户晓,一个还被写入课本
- 秦国|历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
-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是哪一个?不是汉朝、也不是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