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汉语拼音前,古人是怎么拼读汉字的呢?(多图)
我们小时候识文写字都离不开汉语拼音,现在电脑打字,很多人也都是用的汉语拼音输入法 。但在古代并没有拼音,那么古人是如何识文断字的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和大家解读一下 。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汉语拼音出现的非常晚,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现的,至少鸦片战争以前都是没有所谓的汉语拼音的 。这种情况直到“切音字”运动的出现,这个运动是由梁启超发起的,同样这个“切字音”就是汉语拼音的雏形 。
“切字音”运动虽然是梁启超发起的,不过真正把拼音创造出来的却是卢戆章,他潜心眼睛汉语拼音数十年,他编写的《一目了然新阶 》是第一部拼音著作,其中“天下第一块切音新字”更是中国人制订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之后他又多次改进逐渐成熟,并于1928年正式被官方承认并公布 。
文章图片
这样看来汉语拼音真正存在也就一百多年,那么更早的古人是如何教孩子识字的呢?其实古人在这方面还是很有智慧的,他们在识字的方式大致有四种,分别是形声字、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 。
形声字我们也基本理解,因为很多汉字都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比如“村”的声旁就是“寸”,这两字只有音调不同 。关于直音法则是可以用汉字注音的字,比如“材”的读音就是“才”,这种读法简单易懂 。读若法就是用一个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当然这种方法只求近似,当然所标的音也不是很准确 。
文章图片
当然汉字众多,自然会出现没有同近音的汉字,这种情况下,那些注直音的汉字可能比被注音的字更加难懂 。这个时候反切法就很关键了,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反切上下都有多余的成分,拼合时有一定障碍,而且有时候不得不借用其他韵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准确 。相对比,现代的汉语拼音则是准确而且简单,可以说对中国汉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没出汉语拼音前,古人是怎么拼读汉字的呢?(多图)】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阅读
- 不法分子|疫情当前,防范电诈要牢记!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向海龙|百度前搜索总裁加入传音,担任移动互联总裁
- 拼多多|稳健前行开新局丨中国电商版图即将重新改写!吉林,“新电商”脱颖而出!
- Thunes|前SWIFT中国区负责人新任跨境支付公司Thunes资深副总裁
- 向海龙加入“非洲第一”传音,并不能让它挣钱更容易|最前线 | 功能机
- 检验车|百洋医药董秘回复:公司有一辆新冠病毒核酸检验车目前未代理相关产品
- 花瓣|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在国内正式上线,此前已在海外市场发布
- l"乘风破浪,逐梦前行"2022年东盟电商商会ASEANCEC开年晚会在深圳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