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在65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7日 (农历七月初三),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逝世 。
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逝世
文章图片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1779—1848),化学元素符号的首倡者量子化学大师 。在发展化学中作出重要贡献,接受并发展了道尔顿的原子论;以氧作标准测定了四十多种元素的原子量;第一次采用现代元素符号并公布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1779—1848),化学元素符号的首倡者量子化学大师 。在发展化学中作出重要贡献,接受并发展了道尔顿的原子论;以氧作标准测定了四十多种元素的原子量;第一次采用现代元素符号并公布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发现和首次制取了硅、钍、硒等好几种元素;首先使用“有机化学”的概念;是“电化二元论”的提出者;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并首先提出了“催化”概念 。他的卓著成果,使他成为十九世纪一位有名的化学权威 。
1779年8月20日出生在瑞典南部的一个名叫威菲松达的小乡村里 。贝采里乌斯的父母都是农民 。在他4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和2岁的妹妹改嫁给了一位牧师 。两年以后,贝采里乌斯的母亲也去世了 。幸运的是,自己已经有5个儿女的继父对兄妹俩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 。牧师并不富有,但不久他仍然尽力筹措了相当大的一笔钱,为7个孩子请了一位博学的家庭教师 。在家庭教师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同时,牧师还非常注意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经常专门为了教育的目的而带领他们去郊游 。小河边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清澈见底的水中,鱼儿在游水吐泡,小虾、小蟹在鹅卵石中钻来碰去 。小河边一年四季的景物各不相同,对孩子们来说,沿着小河旅行无疑是一场非常有吸引力的游戏 。贝采里乌斯更喜欢这种旅行,尤其是继父经常对他观察事物加以指点与帮助 。渐渐地,他开始全身心地爱上了大自然,有时他就躺在河边软软的草地上,仰望着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他仿佛觉得自己已经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
1793年,14岁的贝采里乌斯进入了林彻平中学 。对于那些繁杂的社会科学课程,他学习并不十分努力;但对自然科学课程,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经常搜集各种植物、动物的标本,还喜欢去打猎 。在一位刚从西印度群岛作学术旅行回来的新博物学教师的指导下,贝采里乌斯开始对林彻平地区的动植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在整个中学阶段,他给老师们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天赋好、志向广泛但脾气很急的年轻人 。
中学毕业后,贝采里乌斯希望能够继续深造,继父同意了他的要求 。1796年9月,17岁的贝采里乌斯来到乌普萨拉――瑞典古老的大学城 。随即他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为了乌普萨拉大学的学生 。由于继父无力为他提供更多的资金,所以他的生活相当艰苦 。为了能使自己的生活状况有所改观,贝采里乌斯就去给别人当家庭教师,虽然收入相当微薄,但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却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热爱劳动的品格 。为了给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的孩子上课,贝采里乌斯又开始自学法语、德语和英语,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自学经历,所以这些语言方面的知识在他后来利用多国语言研究各种学术著作中起了很大帮助作用 。
1798年秋天,大学生贝采里乌斯获得了一笔奖学金,这样他就有了较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必为了生计东奔西跑了 。很快,他通过了自己的本专业――医学哲学的考试 。直到这时,贝采里乌斯对于自己以后毕生所从事的事业――化学,还没有多大兴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