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天下归清——中前期清军百战百胜之谜( 二 )


不过他们的共同点是,出道即巅峰,也就是开国君主那一代人最强,以后逐代递减,并且多数是断崖式下跌,同时,往往由于内乱导致战斗力大减,再也无力进取甚至自相残杀自取灭亡,这几乎成了一条规律 。
到了清朝,这条规律失效了 。
努尔哈赤强,他的儿子们也都很强,这也就算了,可是,连孙子辈也都这么强,这并不多见 。
尼堪、岳托、鳌拜、勒克德浑、博洛、岳乐、费扬古,清军第三代将领够资格领兵成为统帅的,一只手就数不过来,更别说那些能征善战又爵位稍低的 。
要知道,从努尔哈赤25岁起兵到顺治七年(1650年)八旗第三代将领勒克德浑攻克广西,已经过去了整整67年 。
清军|天下归清——中前期清军百战百胜之谜
文章图片

还有一条,八旗没发生内乱 。
历代北方民族建立的帝国,辽、金、元都曾经内乱不止 。
清朝也有过内乱的苗头,也是开国雄主死后,儿子们为争位而争斗,但却并没有发展到刀兵相见的地步,为了共同的利益,内乱之火被扼杀在摇篮里 。
这可能是清朝最危险的一个阶段,如果内乱真的发生了,那它很可能像辽、金等一样,没有足够的精力再用于完成统一 。
代代出名将,又没有内乱危险,在统帅层面保证了军队的稳定和战力 。
清军|天下归清——中前期清军百战百胜之谜
文章图片

再看清朝入关后的对手们
大顺军脱胎自农民军,虽然李自成称帝,也并没有摆脱农民军的本质 。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施政纲领,也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反应到军事上,就是瞎打,打到哪算哪 。打得过就打一打,打不过就退一退,在本质上脱离不了流动作战的习惯 。
农民军的特性又决定了大顺军不注重武器的发展,多使用缴获的明军火器,没有专门的火器部队,更没有相关的技术人才,被清军的火器轰得七零八落,一路溃败 。
南明各个政权也是如此,在装备上,他们当时或许并不弱于清军,但在军纪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八旗军入关之初,只有十来万兵力,而明朝这时在全国还有高达百万的兵力 。
但是这些兵,大部分是已沦为军阀的各地总兵们扩充势力而招募,既无战斗力,更没有军纪可言,与一群土匪也差不了多少 。
清军|天下归清——中前期清军百战百胜之谜
文章图片

【清军|天下归清——中前期清军百战百胜之谜】有人会说南明的内斗 。
内斗是事实,但在具体作战中,许多南明将领面对清军,手下的兵力并不少,同样一触即溃,要么逃跑要么投降 。
比如左良玉之子左梦庚投降时,手里还有二十多万军队 。多铎东下时,江北四镇剩余的兵力加起来也还有20多万之多,却没有一点点战斗力 。
而投降的这些明军,经过清朝的沙汰和整编,成了绿营军队,却又表现出了不输于八旗军的战斗力,这同样是军纪导致的战斗力差距 。
再从将领层面来看,八旗将帅多是宗室子弟,为清朝打仗就是自己的家事,个个拼尽全力 。而不管是大顺还是南明各个政权,宗室里就没有出现过强有力的军事人物,把清朝入关后所有对手加起来,称得上名将的也没有几个,在将领统帅力方面,被清朝完全压制 。
清军|天下归清——中前期清军百战百胜之谜
文章图片

有了以上条件,从后金到清朝,出道即巅峰,并且长时间没有滑落,从上到下,清朝的军事力量在当时都是碾压各个对手,并且在战略上即使有失误,也能及时调整 。
正视历史才能进步,可能有人不愿意承认,但从战斗力上来看,明清交替之际的清军,成为了这时期中原大地的最强军队,或者说是东亚大陆的最强军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