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鲜有败绩,项羽为何不能东山再起了?-趣历史网(组图)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
项羽的武力值在历史上屈指可数,除此之外,他还是名将之后,背景深厚 。在秦末乱世,项羽跟随叔父挑起反旗,一路之上披坚执锐、势如破竹,几乎没有打过败仗 。
刘邦的情况跟项羽正好相反,不仅出身一般,也没有出众的才能,甚至年龄还偏大 。在起兵造反的过程中,刘邦数次被项羽击败,常常败得是稀里哗啦,差点丢掉小命 。那么为何最后项羽却死在刘邦手中?
项羽生性多疑,不得人心,还有妇人之仁
一生鲜有败绩,项羽为何不能东山再起了?-趣历史网(组图)
文章图片
所谓将在谋而不在勇,一般情况下,将领的作用是制定作战计划,合理地分配力量,利用各种手段取得战事胜利 。当然了,猛将之所以叫猛将,还可以起到激励士气的重要作用,如果既能冲锋陷阵,还能运筹帷幄,那自然更好 。
项羽可以做到百人斩,带兵也有独到的地方,但他有诸多性格弱点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时间长达一年 。陈平作为刘邦的顶级谋臣,为刘邦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花重金贿赂楚军的将领,散布范增勾结汉王的消息 。
范增是项羽的左膀右臂,对项羽也是忠心耿耿,但项羽听到风言风语后,就起了疑心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用人的基础,既然项羽已经开始怀疑范增,便命人去刘邦军中探查 。
史料记载:
“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 。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 。’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
刘邦准备了丰盛的酒宴,等到项羽的使者到了,便对其道:“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 。”随即撤去大鱼大肉,换成了萝卜咸菜 。项羽的使者气得鼻子都歪了,回去之后将此行经历原原本本告诉了项羽 。
从此之后,项羽就确认范增勾结刘邦,范增被气得七窍冒烟,随后便辞职回家,由于心中怨气无处发泄,在回家的路上,犯了背疽去世了 。
鸿门宴上,刘邦到项羽军中请罪,当时是杀刘邦的最佳时刻,范增对刘邦看得很清楚,多次劝项羽杀掉刘邦,去除心腹大患,可是项羽就是犹豫不决 。
史料记载:
【一生鲜有败绩,项羽为何不能东山再起了?-趣历史网(组图)】“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刘邦见形势有变,提前离席逃走,如果不是项羽的妇人之仁,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那么也就没有之后的刘氏王朝了 。做大事者,必须当机立断,而且决断的时机要把握准确,这一点上,项羽跟刘邦有所差距 。
一生鲜有败绩,项羽为何不能东山再起了?-趣历史网(组图)
文章图片
刘邦为了保存实力,在其攻下咸阳后,没有妄动城中的美女和宝物,将咸阳城献给了项羽 。关中本是战略要地,四面均有要塞,但项羽并没有在此久留,他率兵血洗咸阳,还烧掉了秦朝皇宫,掠走了美女和财宝 。
秦朝将亡,起义频起,目的则是推翻秦朝暴政,但咸阳的百姓招谁惹谁了,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刘邦没有在咸阳妄杀无辜,这已经赢得了部分人心 。可是项羽却来了个屠城,失掉了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成大事者必须要考虑清楚 。
项羽心理素质较差
刘邦和项羽,就好比一个家境优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一个整日混吃等死的小混混 。不论他们最后的成就如何,但他们有一点区别很大,那就心理素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