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中国此民族为抵抗阿拉伯人,损失数十万精锐,使阿拉伯人非常头痛

网上有一类说法 , 即吐蕃人待在青藏高原很少向外扩张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病——来到平原会醉氧 , 进而失去进攻能力 。这种病是不是有呢?答案是一定的 。记得 ,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军营当兵时 , 就有几个来自雪域的新兵昏睡不起 , 起先时 , 连队干部说是他们偷懒 , 卫生队的军医看过却说是他们醉氧了 , 但这并不是什么大病 。很快 , 他们便适应了 , 一个个变得勇猛无比 。
然而 , 醉氧症或者病的存在 , 并不代表着历史上吐蕃人待在青藏高原很少向外扩张甚至不向外扩张 , 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吧 。王孝杰是一位人们都非常熟悉的唐朝名将 , 多次出现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 , 尤其是《神探狄仁杰》将他塑造为一个暴躁、狂妄但却忠诚、勇敢、耿直而且勇于认错的军事统帅 ,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吐蕃|中国此民族为抵抗阿拉伯人,损失数十万精锐,使阿拉伯人非常头痛
文章图片

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 。唐军在此屯基戍边 , 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 。肃宗时其地被吐著占领 。征虏是将军的封号 , 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破羌屯指唐兵营旧址;伏腊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但是 , 诗人却停下车来哭了 , 原因是唐朝再也没有能力收复这一区域了 。
另外一首诗是另外一首是司空图(837—908年)的《河湟有感》:
一自萧关起战尘 , 河湟隔断异乡春 。
汉儿尽作胡儿语 , 却向城头骂汉人 。
意思是:自从萧关一战后 , 春风便再也吹不到河湟地区了 。汉家儿童都说胡人语言 , 朝着城头骂汉人 。本来 , 华夷杂居、彼此感化 , 在民族融合是很件正常的事情 , 但由于时间太久 , 汉族及其他民族学习吐蕃语言、穿吐蕃服饰也很普遍 , 吐蕃化的倾向也很明显 。甚至 , 他们不知道了自己的“祖宗”是谁 , 和吐蕃一起骂开汉人了 。
当然 , 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吐蕃应该是非常有限的 , 这是因为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导致的 。今天 , 很多人都认为吐蕃是一个游牧的民族 , 其实并非如此 , 这个民族是亦农亦牧的 , 只要有适合耕种的地方 , 他们会同汉族人一样开垦种植的 。不过 , 在青藏高原这个地方 , 适合他们耕种的地方实在是太少 , 所以大多数人只能采取游牧的方式 。另外 , 由于高原奇寒 , 人口也很难得到发展 。另外 , 在青藏高原这个地方 , 并不产名马 , 而马这种动物可以直接决定古代军队的作战能力 。没有足够的人口、粮食和战马 , 直接决定了其向外扩张能力的微弱 , 而这一切与网友们所说的高原病是扯不上多少关系的 。
吐蕃|中国此民族为抵抗阿拉伯人,损失数十万精锐,使阿拉伯人非常头痛
文章图片

尽管如此 , 吐蕃仍是一个勇猛得让人震颤的民族 , 唐代《通典·吐蕃传》中记载吐蕃军队“人马俱披锁子甲 , 其制甚精 , 周体皆遍 , 唯开两眼 , 非劲弓利刃所能之伤也” 。这种重骑兵的战斗力 , 在历史上使数度想要东进的阿拉伯人彻底死心 。
吐蕃是7-9世纪崛起于青藏高原的一个强盛民族 , 其巅峰时期曾一度占据青藏高原、西域和克什米尔等地 , 同时和阿拉伯帝国、大唐帝国相抗衡 。在中亚 , 他们让阿拉伯人非常头痛 , 不得不采取守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