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打架不好,特别不好——聊聊历代皇帝、大臣搬不上台面的那点破事( 七 )


殷士儋到底打没打着高拱?这事其实很值得说道说道 。
史书上仅说老殷“奋臂欲殴之” , 然后就切换镜头 , 轮到张居正出场拉架 , 再然后就是俩老头互相指着鼻子骂大街(“谇”音suì , 可引申为责骂的意思) 。至于在殷士儋挥拳跟张居正亮相间的片段 , 对不起 , 被导演剪辑掉了——这就是春秋笔法 , 所谓的“笔则笔 , 削则削 ,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 真乃好文章也!
其实这种情况在史书中很常见 , 既不篡改史实 , 也不胡编乱造 , 只不过史家想写愿写的地方就不惜辞藻 , 记载得细致入微 。至于不想写、不愿写也不好写的地方 , 那就假装没看着 , 干脆不置一词 。这样既维护了史家不说瞎话的原则 , 又能把自己的意图、想法清清楚楚的灌输给读者 , 何乐而不为?
宰相|打架不好,特别不好——聊聊历代皇帝、大臣搬不上台面的那点破事
文章图片

毕竟无论高拱、殷士儋人品如何、功业如何、评价如何 , 但起码都是士大夫中的一员 , 所以基本的脸面还是要维护的 。难道史家还能直接说殷士儋“奋臂欲殴之” , 然后高拱被揍成了猪头或是门牙被敲掉两颗?“为尊者讳 , 为亲者讳 , 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嘛 , 教坏了小孩子怎么办?就算教不坏小孩子教坏了小动物又咋整?所以这种破事还是不要提了 。
杨慎没打着 , 殷士儋打没打着说不清 , 难道大明朝文官的“武功”就这么差劲?
非也 , 其实小杨和老殷的前辈们还是很能打的 。早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 一群似乎也没宰过鸡的大明文官们 , 就在当时的监国郕王、后来的景泰帝朱祁钰面前活生生的锤死了锦衣卫指挥马顺 , 又跑到左顺门再展拳脚 , 打死了权阉王振的党羽毛贵、王长随 。这就是著名的午门血案 , 也让左顺门成了大明文官心目中的“法外之地” , 可以打死人不偿命的——这下明白杨慎为啥非得在左顺门伏击桂萼、张璁了吧?
当然这件事又能写一篇大文章 , 在此就不浪费题材 , 咱们下回再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