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中国为何不愿收留难民?并非我们太狠心,而是历史的教训太惨重

难民的存在无论是对于本国而言 , 还是对周边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 虽然现在我们生活的年代没有大规模的战争 , 是和平的年代 , 但局部地区的战火却仍然没有停歇 。
而在战火纷飞的国家中 , 就有很多民众为了躲避战乱只得举家迁徙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 去别的国家寻求庇护 。
例如现在中东地区局势十分不稳定 , 这些因战乱逃出的难民在看到一些欧洲国家对待难民的友好政策后不远千里奔向了欧洲 , 但资源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呼吁各国接收难民 , 而作为地域辽阔的中国自然而然成为了“众望所归”的重点 。
难民|中国为何不愿收留难民?并非我们太狠心,而是历史的教训太惨重
文章图片

五胡乱华
其实大明王朝本有历史可供借鉴 , 但终究还是留下了隐患 , 而这个借鉴就是“五胡乱华”的发生了 。
东汉时期 , 一直对中原有着觊觎之心的匈奴部落之间发生了内乱 , 并因此分裂出了北匈奴和南匈奴 , 而随着南匈奴在战争中败于北匈奴 , 南匈奴只能化身为“难民”迁徙到中原投身于东汉王朝的庇护之下 , 以寻求东汉王朝的帮助 。
在之后东汉军队成功帮助南匈奴击败了北匈奴 , 但是南匈奴却没有打算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反而在中原扎根了下来 , 面对这种情况 , 东汉皇帝出于同情同意了这个请求 , 但也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了重大隐患 。
难民|中国为何不愿收留难民?并非我们太狠心,而是历史的教训太惨重
文章图片

东汉末年期间 , 南匈奴趁机进攻中原地区 , 甚至还一度占领了黄河流域的诸多郡县 。
虽然后面曹操将南匈奴收自麾下分割成为了五个部分 , 但却带来的隐患和灾害已经成长到了无法扼杀的地步 。
到了西晋时期 , 随着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等八王为了争夺皇帝位置而掀起的“八王之乱” , 刚好给了当年被分割出来的南匈奴各部落崛起的机会 。
难民|中国为何不愿收留难民?并非我们太狠心,而是历史的教训太惨重
文章图片

因为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后国力逐渐衰退 , 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为首的“五胡”部落陆续建立起了与中原王朝相敌对的政权 ,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300余年的战争动乱和民不聊生 , 胡人势力轮番入侵中原 , 使得汉人百姓举家不定 , 流离失所 , 堪称是汉族差点被消灭的一桩历史惨剧 。
以史明鉴
而这种因接收“难民”而导致国家大乱的例子往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又再次上演 , 大唐时期 , 面向世界各国的大唐就以开阔包容的态度吸引到了来自各地的外国人 。
难民|中国为何不愿收留难民?并非我们太狠心,而是历史的教训太惨重
文章图片

而在这其中 , 来自东突厥的上百万位“难民”更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而来到了大唐境内 , 面对这么多的难民 , 当时的大唐选择将其安置在了边境地区 , 就此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
到了唐玄宗时期的时候 , 东突厥部落已经发展成为了大唐边境线上一股十分强大的武装力量 , 但是唐玄宗居然听信奸臣的建议 , 将边境的军事权力交给了原本就是胡人的安禄山 , 当时在大唐的边境线上 , 安禄山一个人就掌握了超过十八万的胡人军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