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之死:究竟是谋杀还是猝死?( 二 )


皇太极|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之死:究竟是谋杀还是猝死?
文章图片
而就在这天夜里 , 皇太极端坐在正寝清宁宫东暖阁的南炕上 , 无疾而终 , 年仅五十二岁 。
史上最离奇香艳的谋杀传闻
有关的清代官修史书几乎都记载说皇太极死时是“无疾而终” 。皇太极从小身体很好 , 中年以后身体发福 , 有些偏胖 。官方史书从未记载过他有任何病史 。那么 , 为什么后人会将皇太极的暴死演绎成一起香艳离奇的谋杀事件呢?
后世野史说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的 , 金庸大侠的《碧血剑》中更是活灵活现地写到 , 是袁承志亲眼见到皇太极赶到庄妃的寝宫 , 被正在和庄妃幽会来不及逃走的多尔衮行刺而死 。
凭什么这样说呢?不过是因为“大妃阿巴亥之死”、“孝庄下嫁多尔衮”两件谜案 。那么 , “孝庄下嫁多尔衮”就更不足以作为两人谋害皇太极的理由了 。皇太极死时 , 顺治年幼 , 皇太极的几个兄弟手握兵权对皇位虎视眈眈 。孝庄皇后为了保全顺治的皇位下嫁给实力最强的多尔衮 , 并封多尔衮为摄政王 。得到多尔衮的帮助后 , 顺治的皇位得到了保证 , 顺利成为第一个入关进京登上帝位的满清皇帝 。而多尔衮一直到死时 , 都没有对皇位产生不轨的念头 , 可以说孝庄皇后的下嫁功不可没 。
可见 , 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的传说是毫无根据的 。
皇太极真正的死因很可能是“痰疾”
从崇德五年开始 , 清史的记载中屡次出现“圣躬违和”或“圣躬不豫”的字样 。
崇德五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 , 皇太极第一次“圣躬违和” , 到安山(今鞍山)温泉疗养 。
崇德六年农历八月 , 松山大战前夕 , 明朝十三万大军来势汹汹 , 前线告急 。皇太极调集各路人马 , 决定亲自前往前线坐镇指挥 。本来定于农历八月十一日出发 , 不巧他患上鼻衄(即鼻出血) , 血流不止 , 不得不将出发的日期一拖再拖 。八月十四日 , 出血仍未缓解 , 而前线军情告急 。皇太极抱病出征 , 一路急行 , 三天后 , 病情才有好转 。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农历十月二十日 , “圣躬违和 , 肆大赦 。凡重辟及械系人犯 , 俱令集大清门外 , 悉予宽释 。”
显然皇太极这次病得相当重 , 不但用大赦的方式上向天祈求康复 , 而且都察院的官员们还上疏建议:皇上不必事必躬亲 , 可让各旗、六部诸大臣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 至军国大事再向皇太极奏闻 , 以减轻政事活动 , 得以静心休养 。
明显感觉力不从心的皇太极不得不同意了这份奏疏的建议 , 决定以后的政事由和硕郑亲王代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肃亲王豪格、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合议处理 。
这是一次重大的行政体制的变革 。通过这次变革 , 皇太极基本上交出了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大权 。这证明他确实病得不轻 , 或者是宸妃的死 , 促使他重新掂量生命中的轻与重 。当明白死亡正在逼近之时 , 对生命的依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
皇太极|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之死:究竟是谋杀还是猝死?
文章图片
同年农历十二月 , 皇太极率众往叶赫出猎 , 到达一个叫开库尔的地方时 , 因“圣躬违和” , 只得住在那里 。随同前往的诸王、贝勒、大臣都请求停止行猎返回盛京 , 但皇太极因为此行没有收获 , 不愿空手而归 。就在大家左右为难的时候 , 年仅五岁的皇九子福临射中一狍 , 当年一箭可射穿两黄羊的皇太极见状 , 心中大喜 , 这才与众人启驾还宫 。

推荐阅读